松香漫岭富民生 呼中偃松铺就 "生态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5-10-22 19:01  来源:黑龙江网

  金秋时节,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层林尽染,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松香。大兴安岭呼中区千顷偃松林里,饱满的松塔压弯枝头,采山人手握钩杆,在晨雾与落叶间忙碌采收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绿色财富。

  “这大山啊,从来不会亏待勤劳的人。”采山人李师傅攥着钩杆,指节因用力微微泛白,身旁的袋子已堆满松塔,他一边采摘一边对记者说,“今年是个丰收年,像我这样的熟练工一天能采上百来斤。”尽管清晨气温接近零度,李师傅的额头仍渗着汗珠。

  呼中区素有“中国偃松之乡”的美誉,这片135万多亩的偃松林,占全国偃松资源总量的三成以上。作为东北寒温带特有的树种,偃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根系深深扎进岩石缝隙,耐受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三年才能结出一批成熟的果实。

  “以前总有人贪心,连未成熟的小松果都摘,林子都快被薅秃了。”呼中林业局路彩云指着林间的标识牌说道,“现在我们建立三级保护体系:划分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每年定期对偃松林进行清理,有害生物防治,改善偃松生长环境,2021年对生长环境较差的偃松林补植苗木约300亩,就是要让这‘绿色财富’能传代。”正是这份“不贪采、重养护”的规矩,让偃松林一年比一年茂盛——如今从限采区流出的每一颗松塔,都带着“可持续”的印记,也让后续的加工、销售多了份“放心”。

  松塔从深山运出后,先在呼中农贸市场完成“初亮相”。“新鲜的松塔,嗑着香、嚼着甜,不香不要钱!”摊主王大娘熟练地磕开松子,吆喝着。身后的大锅里蒸汽腾腾,松香四溢。而更多的松塔,则被送进深加工车间,开启“变身之旅”。

  记者走进黑龙江森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区,让人神清气爽的松香扑面而来。松塔滚进脱粒机,高频震动间,褐色的松子便落进接料斗;随后被送到晾晒场,在秋日暖阳下摊成厚厚的一层,经过晾晒蒸发掉多余水分,松子的香气也愈发浓郁;接着进入剥壳机,通过精准的机械力度去除硬壳,再经过筛选机分离出碎壳与果仁,果仁落在传送带上,颗颗饱满;最后进入烘干房,在45℃的恒温下烘干两小时——这12道工序下来,原本不起眼的松子,变成了颗粒均匀的偃松仁。“我们的剥壳机是经过改良的,能把果仁破损率控制在5%以下。”森源食品的于志刚介绍道,“你看这偃松仁,泛着浅黄的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颗粒小、易吸收,老人小孩都爱吃。”

  松塔虽小,浑身是宝。为了让偃松仁的价值最大化,呼中区整合了过去20多家分散的小作坊,集中打造深加工企业。正是这份对资源的珍视,让松塔的每一份价值都被细细挖掘。松籽粉被添入饲料,猪吃了肉里都带着淡淡的松香,孕育出肉质鲜美的“松香猪”;偃松籽壳、杜香枝叶等林下剩余物,经巧思创意加工,摇身变为松果香薰、精美的桦皮画、可爱的驯鹿文创产品……最令人难忘的,当属一颗颗饱满的偃松仁,空口嚼是清甜的香,入菜做成松仁玉米,便成了餐桌上俘获女士与孩子味蕾的特色佳肴。如今,这些偃松制品已从哈洽会的展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兴安岭礼物”中耀眼的明星。它们从枝头辗转到人们的舌尖,从大兴安岭走向全国各地,开启了北国秋天最温暖的旅程。

  依托这份绿色馈赠,呼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并行的新路。据了解,呼中区创新推出“偃松+保护+旅游+生产”模式,鼓励职工家属上山采摘,去年仅采塔一项,就有两百多户家庭增收超5万元,平均可为每户增收2-7万元。通过科学规划采收区域,采山人只摘成熟的松塔,既保护了资源,又保障了收入。如今,偃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预计今年全区偃松籽产量将比去年增长15%以上。

  秋风拂林,松涛伴松香,呼中人将“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嘱托藏在松香里,酿成了日子的甜。山还在,水还清,林区人的奔头正像这漫山的偃松,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一年比一年茂盛。(王欣丽 白玉  记者 王可欣)

责任编辑:杨卉松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