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原创】播下“兴边富民”种 结出“民族团结”果 发布时间:2017-11-20 16:03 来源:黑龙江画报

  “日子红火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心都暖了。”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鄂伦春族的吴丽霞紧紧握着国家民委同志的手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站在吴丽霞身边的村民,也不停地说着少数民族兴边富民行动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新生乡鄂伦春族隆重的迎宾仪式。

  九月末的黑河,寒意渐浓。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鄂伦春族的吴丽霞走到院子处,拾起柴火,准备生火做饭。今天她准备做一桌丰盛的晚餐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切好的狍子肉、冲洗好的木耳蘑菇……炉灶上热着几壶酒,屋里被热气烘着暖呼呼的。

  “鄂伦春人从山上下来的这几十年里,最爱吃的还是这山里的味道,做上一道菜,喝上几口酒,胃里身上立马暖和起来,再来一段小曲儿,这小日子甭提多幸福啦!”吴丽霞边做着饭菜边乐呵呵地向国家民委的同志说着。

  自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以来,曾经的游猎民族现在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原来的木刻楞也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让这座不大的少数民族乡也多了几分城市的模样。

鄂伦春族的迎宾马队。

  已经年近60岁的吴丽霞是鄂伦春族乡里出名的“神枪手”,也是家庭旅馆的领头人,从下山定居起,她便开始过起了春耕冬猎的生活。这几年,通过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的帮扶,夏季农闲的时候开起了家庭旅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还帮助乡里建设了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寨,让乡里民宿生意更红火了,基本每家每户到了夏天都不愁客源,一年下来家庭旅馆的收入就能多出一万多元。

  这几年,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生活环境。从山间的泥洼路到乡里的水泥路,从骑马狩猎的原始生活到现在的安居乐业,从以捕鱼为生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都在不断的向新生活迈进。

黄旗营子木耳区远达木耳合作社负责人讲解“兴边富民”好政策。

  像鄂伦春族的吴丽霞一样,达斡尔族的纪双华也正翘首企盼国家民委的同志来到他的旅游驿站逛一逛。

  生活在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的纪双华是乡里的“坐地户”,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次来了客人他都会带着到乡里的富拉尔基南迁广场,在他的眼里,这里是达斡尔族南迁过江地,是黑龙江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传习基地之一。

  对于52岁的纪双华来说,正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他现在的幸福生活。曾经靠种地为生的他,现在也不再一味的种地而是开起了自己的旅游驿站。

  “别人说我除了打鱼不会别的,我就不信我干不了。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啥也不想就要好好干。”纪双华说。

 

鄂伦春族民俗风情表演。

  纪双华虽然家里有7亩地,但从小靠打鱼为生的他,却仍不掉这门老手艺,而且每年打鱼季收入也很可观。随着这几年“兴边富民”行动的推进,纪双华的心也活了。

  纪双华承包了南迁广场附近的房屋和土地,做起了少数民族旅游接待中心和采摘园,并将鱼皮手工艺品拿出来,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现在更多的游客愿意到达斡尔族满族乡亲身体会这份少数民族的别样色彩。

  对于少数民族人来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生活过的越来越舒心,少了渔猎生活多了安居乐业,这就是他们梦想的小康生活。

  “村路修好了,房子建成了,现在的外四道沟真的是焕然一新,泥瓦房变砖瓦房,还独具民族特色。”外四道沟村书记车明虎不停地介绍着。

  沿着街道向村里走去,居民住宅外墙上都绘制了丰富多彩的壁画,人行路旁都是绿化景色,咖啡馆、客栈、面包房、餐厅等建筑就有7栋,融汇俄式建筑元素,将村寨打造成了“一园、一区、一街、一林、一滩”五个节点。 俄罗斯族村就这样屹立在边境小镇,虽然人口不多,但却景色优美。

  自从国家为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实施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加大对边境地区投入和边民帮扶,国家民委为边境地区申请了专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加大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民生保障、致富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现在的新生乡鄂伦春族、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外四道沟俄罗斯族都将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鄂伦春族打造了“鄂伦春民俗文化”和“北方游猎第一乡”两张特色品牌;达斡尔族满族乡修建广场、建设民族村寨、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外四道沟更是荣获了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荣誉称号,引进高标准产业示范区,将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少数民族元素在整个村落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兴边富民行动支持,新生乡鄂伦春族建成“瑟尔魄乌力楞”原始部落体验区和刺尔滨河谷观光区,建成了吊桥、栈道、观景台、射箭场等景点,建设26处旅游景点可供游客参与体验、观光欣赏,全景展现了鄂伦春族下山定居前的游猎生活,再现了鄂伦春族原始文化。新生乡鄂伦春民俗旅游区现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到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文化旅游已然成为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政府还为达斡尔族满族乡铺设道路,对108户房屋进行了整村立面改造,投入建设资金972万,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达斡尔族的民族文化元素,还设立达斡尔街路牌,将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设成为少数民族村寨,为传承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起到了直观的效果,改善了少数民族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的发展。

鄂伦春族文化传习所。

达斡尔族手工技艺。

  黑河市的民族风情旅游仅仅是兴边富民行动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6亿元,扶持126个基础设施项目,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民族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借生态发力、凭资源发展,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打造特色产业,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推动民族文化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成功举办黑龙江省首届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瑷珲“上元节”、四嘉子“颁金节”等民族文化活动,被列为黑龙江省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主会场,鄂伦春族、满族、达斡尔族群众齐聚爱辉,边疆民族文化实现汇聚交融。

  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扶持了一批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其收益又进一步反哺于民族事业,从而形成“投资—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实现民族地区发展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为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链接:

  近年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构建和谐龙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扶持下,黑河市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少数民族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将少数民族经济、民生作为富民的重要载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上谱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