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龙江蔬菜全国风行记 发布时间:2018-10-13 15:09 来源:黑龙江画报

  看着棚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杨洪凯又拿起一颗西红柿,狠狠地咬了一口。西红柿不大,一口就咬掉了三分之一,酸甜中一股清香,杨洪凯称为“儿时的味道”。 这是杨洪凯来参加“全国农产品采购商龙江行暨黑龙江蔬菜产销大会”,也是他第三次到黑龙江考察蔬蔬菜水果,做了30年的蔬果生意,他还是最喜欢黑土地上丰富有机质培育出来的蔬果。

  杨洪凯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董事长,他在自己繁杂忙碌的工作中为两件事划上了重点,一个是“南菜北运”,一个是“北菜南运”。就是把广西、云南等地的水果蔬菜运到北京和把东北地区的蔬菜也运到北京再发往南方。他觉得北京就像是一个中转地,一个窗口,一座桥梁,让南菜、北菜集中又发散开来,让各地的人吃上全国的菜。

  对于蔬菜的季节性和品质,杨洪凯最为了解。每年的七、八、九月份,是南方的高温多雨季节,蔬菜种在地里会因高温失水,或因水涝腐烂。这时,正是东北地区温度适宜的好季节。在南方长不出的叶类、球型蔬菜,在黑龙江却能吸收到充足的阳光,享受昼夜温差带来的养份积累。此时的龙江蔬菜大量进入市场,走进南方百姓的餐桌成为必然。在新发地的市场上,东北地区的蔬菜占了百分之八十五,杨洪凯还专门开设了黑龙江蔬菜馆,出售龙江夏季冷凉蔬菜。

  龙江蔬菜也确实没有让杨洪凯失望,在市场上深受南方百姓欢迎,分散批发商订单不断。批发商告诉杨洪凯,在南方冬天温暖,零下五摄氏度根本冻不死虫卵,而黑龙江的冬天是个天然杀虫大冰窑,零下二十到三十摄氏度的气温把虫卵全冻死了,第二年不用打农药,蔬菜一样长的好好的。所以,南方百姓认准了龙江蔬菜绿色低药的特点,销量非常好。

  同样属于北方的北京、山东也一样认准了龙江蔬菜的“绿色”。胡艳波全身装备地在仓库里忙活着,口罩、手套、面巾一样都没少。和她一起忙活的还有十几位绥化市宝山镇的农民,他们把刚从大棚里摘下的辣椒装箱、上称,再由几个男人扛到汽车上去,发往山东。“宝山镇蔬菜园区的占地原来基本是荒地,因为易涝,有主没人种。后来,宝山镇采取了公建私营的方式,很多家蔬菜种植合作社都入驻了园区。眼看着蔬菜卖到北京、山东、沈阳、广州,摘下的菜都变成钱,老百姓都抢着种。干零活还能再增加收入,日子都好起来了。”胡艳波在大口罩下高兴地咧开嘴,连眼睛中都带着笑意。

  同样把蔬菜卖出去的还有哈尔滨市宾县的“西红柿大王”永和菜业。就在几年前,哈尔滨早市上的小商贩还叫着卖着“山东寿光毛粉柿子”,现在已经叫卖着“本地柿子,绿色有机无公害”。 永和公司不但在哈尔滨开设蔬菜连锁超市,而且还把西红柿又卖到山东和江浙等地。市场部经理李霞向采购商介绍,蔬菜基地统一育苗、管理,采用杀虫灯等物理和生化技术控制虫害,全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购商可以视频监控生产状况。“基地里还有小型气象站等科技设施进行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农业专家远程指导。”李霞说:“我们龙江蔬菜的种植无论在高集中的规模化上、在高科技的标准化上,还是高品质的绿色化上都很领先了,这是全国采购商们最为看中的。”

  与杨洪凯共同参加“全国农产品采购商龙江行暨黑龙江蔬菜产销大会”的北京客商董先生当即在绥化市庆安县定下了“半亩方田”给自己家人享用。看着同样拥有小型气象站、大型灌溉技术的万亩稻田,董先生感慨,“黑龙江的大农业真的不是别的省份可以比拟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又让人吃着放心。”

  吃着放心是龙江蔬菜抢占市场的金招牌,吃着舒心是龙江蔬菜走上全国餐桌的杀手锏。就像杨洪凯在西红柿里吃出“儿时的味道”一样,很多南方消费者都没有在龙江蔬菜中感觉到地域壁垒。李霞负责的就是全国市场,她说“就像咱黑龙江人爱吃肉软起沙的毛粉柿子,南方人更喜欢口感略硬的西红柿,那我们就针对客户订单来生产他们想要的品种。”

  吃过“西红柿大王”的西红柿,杨洪凯又抓起绥化市北林区的黄豆角。“东北人喜欢吃油豆角,南方人喜欢吃豇豆角,而现在出现了都喜欢黄豆角的趋势。”北林区大丰收合作社社长张臣就是黄豆角种植大户,他种了三千多亩黄豆角,能让入社农民每年户收入实现12.5万元。“这黄豆角最适合与红烧肉一起炖,皮香豆糯……”张臣把现场参观的采购商说的直流口水。

  江苏采购商庞先生是连锁蔬菜经销商当场算了账,以前他的货都是从山东采进,如果现在改为从黑龙江进货每斤成本提高两三毛钱。“现在老百姓对龙江蔬菜很认可,宁买健康不怕差这两三毛钱。”庞先生对龙江蔬菜很有信心。杨洪凯也没把这一点运费差当作回事,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认可让龙江蔬菜能够抢占市场。可是他更希望黑龙江省建起更大、更多、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减少蔬菜运输损耗,也希望龙江蔬菜能够抱团营销打造统一品牌。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