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饶河县的脱贫密码 发布时间:2018-11-01 16:16 来源:黑龙江网

  饶河县风景。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群山叠翠、林海苍莽、江河密布,10月的饶河在完达山脉的怀抱中散发着不一样的美。这个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小镇,因《乌苏里船歌》而被人们熟知,其青山碧水的旖旎风光是多少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眼前这个诗情画意的饶河,曾在2002年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等原因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今年8月,饶河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这条消息沸腾了饶河的山乡四野。“再见贫困,你好小康。”简单的一句话,是饶河与贫穷困苦最郑重的道别,也是全县15万人对未来小康生活最炽热的期盼。

  “钱袋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在饶河,梦想浓缩于每一个日日夜夜。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伴随着《乌苏里船歌》的优美旋律,泛舟徜徉在平静的乌苏里江面上,放眼望去是四排乡赫哲族村整齐划一、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眼前的情景让人很难将它与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2014年,四排乡赫哲族村被列为贫困村,2016年底成功摘帽,村民搬进了楼房,开起了农家乐,创办了工厂,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四排乡赫哲族村妇联主席黄维玲正在晒场查验鱼干。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王婶,这是你收拾鱼的50块钱,您这干活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10月17日中午,村民王秀芬从黄维玲手中接过钱,笑的合不上嘴,自从村里有了这个食品公司,王秀芬靠收拾鱼给自己增收了很多。

  “每次打回鲜鱼,都需要把它们收拾干净,收拾一盆鱼10块钱,这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今年38岁的黄维玲是四排乡赫哲族村的妇联主席,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黑龙江赫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年初这个启动资金只有5000元的小作坊正式成立,主营鱼毛(鱼肉松)、鱼罐头、鱼干等鱼类制品,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总资产100万元、年产量鲜鱼50吨、干鱼20吨的村里支柱企业。

  “不能再等下去了,趁着年轻还能干点事。”黄维玲的创业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在这个村里给自己找个营生。当时村里的企业不多,村民大多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收入没有保障。在一次跟村里的赫哲族老人聊天时,黄维玲发现村里的“鱼毛”特别受客人欢迎,就萌生成立公司的想法。村民采取自愿原则,集资购买塑封机,随着村里游客的逐渐增多,“鱼毛”供不应求,为迎合大众口味,黄维玲还开发出几十种新品种。现在,村里20多人在赫香食品公司工作,增加了他们固定收入。

  摘掉贫困帽子的毕伟君说话时脸上总是流露出幸福的笑容。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在赫哲族村,像赫香食品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通过给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毕伟君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年纪轻轻就是贫困户挺丢人的。”42岁的毕伟君坦言,如果没有现在的工作,他们一家还在举债过日子。

  毕伟君的儿子于赫鲜今年20岁,在他12岁时被诊断出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8年中,给儿子看病花费的六七十万元都是外借的,家里只靠丈夫每个月一两千元的打工钱难以维持生计。

  2016年,毕伟君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乡里为她争取到每月850元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不仅如此,每年四、五月份至十月初,毕伟君在当地的一家农家乐饭店做服务员,五六个月可以赚1万多元。再加上护林员每年3000元的工资、每月200多元的低保,一年毕伟君的收入就有3万多。更让毕伟君高兴的是,儿子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合作医疗报销加上大病救助,让毕伟君轻松了不少。去年儿子看病共花费6万余元,而自己只承担了2000多元,这在以前毕伟君连想都不敢想。

  在饶河县脱贫工作中,四排乡赫哲族村只是一个缩影。

  2017年,饶河县依托对俄果蔬产业化园区、驼蜂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饶峰等养蜂合作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采取贫困户自养、养殖大户代养、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带地入社、参股经营、订单帮扶、吸纳务工等方式吸纳带动贫困户121户190人,人均增收1050元;推进“企业帮村联户”精准扶贫行动,采取吸纳务工、技术指导、包销产品等方式带动15户20人,人均增收1300元。

  有固定收入的日子让任希发无比踏实。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2016年被认定为贫困户以来,任希发领取了5万元由政府贴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他将这笔钱投到村里的合作社中。2017年,70岁的贫困户任希发领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3000元的分红。

  “做梦都没想到,像我这样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还能当股东,每年年底还能分红,这日子有盼头!”每次说起这些,任希发都难掩内心的喜悦。每年都拿固定的分红,这让任希发无比的踏实。

  在饶河县,几乎每一个贫困户都享受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2017年,饶河县为贫困户和种粮大户发放小额贷款1363.7万元,帮扶一批带动280户贫困户增收;为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50万元,带动51户贫困户分红增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饶河县扶贫脱贫工作所坚持的信条。让村民学到本领,才是真正摆脱贫穷的根本。

  在四排乡赫哲族村“阿其赫创客园”中,52岁的何艳军和爱人正在研究着鱼皮画的最新做法。何艳军在村里是个文化能人,已经创作出40余首赫哲族的民歌。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对鱼皮画产生了兴趣,与妻子一起在村里的创客园为村民免费培训鱼皮画制作课程,提升村民们的致富能力。

  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人在何艳军这学会了鱼皮画制作。

  何艳军的“鱼皮画制作课程”只是“阿其赫创客园”里四个课题组的其中一个。今年5月份开始运营的“创客园”,园区定期邀请民族文化的老师来为村民们讲授民族语言、民族歌舞、依玛堪(赫哲族说唱文学)等知识,学习后村民们通过参与村里各种民俗表演来获得收入,实实在在地过起了富裕的日子。

  四排乡纪检书记张瀛洲询问鱼皮画销售情况。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何艳军的爱人正在研究着鱼皮画的最新做法。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2017年,饶河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2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754元。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和2016年、2017年两次“回头看”,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113户20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6%。这一串串闪亮的数字,是饶河县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最真实的印记,也是饶河县人民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饶河县的小康生活。黑龙江网记者 石启立 摄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乌苏里江的传奇故事在传唱,饶河人民的幸福生活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