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从电报到手机 通讯工具如此改变我们生活 发布时间:2019-08-09 09:54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焦立坤)从电报快传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寻呼机、大哥大、黑白直板按键数字手机,再到如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5G的建设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电报大楼的钟声

  最多的报文是“母病速归”

  坐落在北京西单的电报大楼,曾是我国邮电通信业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邮电建设的重点项目。1958年9月29日,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6月15日,北京电报大楼的电报业务退出历史舞台。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负责人刘海波对这座电报大楼有着特别的感情。他说,电报大楼的钟声是自己小时候的回忆,过去早晨7点,大楼上的大钟开始整点报时,自己每次路过都感觉特别神秘。后来自己工作进入电信公司,更是与电报大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建国后第一座新式电报大楼,在老一辈邮电人心目中,北京电报大楼是神圣的殿堂。据老职工们讲,那时候外地邮电职工来北京时,几乎都要跑去跟电报大楼合一张影。在电报业务最鼎盛的上世纪80年代,电报大楼每天的收发报量达到10万余封。

  在20世纪50-80年代,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还是写信,电报是当时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刘海波说,当时一封信只要4分钱,而发电报则要按字收费。在20世纪80年代,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一两百元,刚开始电报一个字收费0.075元;到了九十年代,电报就开始每字收费0.135元。如果电报地址太长,可能就要花掉发电报人一顿正餐的钱,所以电报往往是急电或是大公司的业务往来。电报的正文往往惜字如金,据了解,当时电报最多的内容就是“母病速归”。

  1988年,我国公众电报业务达到了巅峰。数据显示,1988年我国公众电报业务达到200万次。此后随着长途电话、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电报业务逐渐萎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电报大楼还是我国互联网的摇篮。刘海波介绍,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我国开始建设公用互联网,第一个核心节点就设在北京电报大楼。我国的第一个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落户在北京电报大楼,现在还在发光发热。

  BP机与大哥大

  个人移动通讯业务的觉醒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建国初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话“火”了起来。然而当时我国通信设施供不应求,导致老百姓在交了高昂的初装费后,还得再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装上电话。

  刘海波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1990年北京市新增5万名电话用户,同时还有近4万名用户在等待装机。“那时候关于住宅电话有一个著名的‘五难’——装机难、移机难、查修难、缴费难、查询难。”刘海波说。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里保存的BP机。焦立坤/摄

  与此同时,个人移动通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开始萌芽。20世纪90年代活跃在大街小巷的通信工具是一个别在腰带上的BP机(寻呼机)。“当时买一个BP机只要几百块,设定的声音都是‘嘀嘀’,那时候坐在公交车里经常‘嘀嘀’声一响,一车的人都去摸裤兜。”刘海波说。但当时的寻呼机只能接收信息,所以收到信息之后,满大街找公用电话也堪称街头一景。

  在刘海波看来,寻呼机开启了我国个人即时通信的大门。随着1993年无线寻呼业务向社会开放,我国寻呼业务迎来了八年的黄金时代。1998年,全国寻呼机用户突破6546万,位列世界第一。2000年,我国寻呼机用户达到8400万,“有事儿呼我”成为当时的流行词。

  当香烟盒大小的寻呼机穿梭在市井,另外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大哥大”也登上历史舞台。1987年11月18日,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号码长度为六位,首批用户为700个,实现了我国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不过,当时一台“大哥大”要一两万元,入网费高达6000元,市话费为每分钟0.5元,并且双向收费,所以当时大块头的“大哥大”往往是少数人的配备。

  北京通信博物馆里保存的“大哥大”。焦立坤/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我国人民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需求刚刚被唤醒,我国尚未开垦的广阔市场迎来了西方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断汲取其中的营养。

  一机在手天下走

  智能机时代中国手机商崛起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其局限和缺点也逐渐暴露,比如保密效果不好、串线现象时有发生等,当时市场急需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我国由此进入了“2G”时代,中国的手机厂商开始崛起。

  刚开始,我国的手机市场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天下。刘海波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的T189,几乎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

  1998年,中科健成功开发出第一部国产GSM手机——科健KCH-2000。此后,一批中国品牌纷纷投身手机制造,推动手机价格快速下探。1999年8月,波导推出旗下第一台手机波导RC818,此后该公司用了四年时间成为“国产手机一哥”。那是一段国产手机高歌猛进的好时光,一度拿下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单骑救主”的故事经常上演。但2004年之后,国产手机商集体困顿,科健、南方高科、熊猫、夏新等一批品牌淡出消费者视线。

  2009年我国进入3G时代,以“中华酷联”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再度崛起,手机数据流量消费开始普及。

  2013年12月4日,我国进入了4G时代,“华米OV”组成全新的头部梯队,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数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六的品牌依次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在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中,我国品牌占据四席。特别的是,华为从去年开始赶超苹果,今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从最初的直板、黑白、按键到如今全面屏、指纹解锁、触摸键、三摄甚至四摄的摄像头,手机的变化令人惊喜。此外,随着提速降费的深入推进,我国手机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上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个“百宝箱”。“新中国70岁了,我国通讯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门可以不带身份证,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刘海波感叹到。

  刘海波讲述北京通信发展历程。焦立坤/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刘海波今年也给自己的母亲也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淘汰掉原来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人机。“我还给她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有时候我们可以打视频电话。”2018年,腾讯宣布微信日活跃用户数量突破10亿。这个中国的即时通讯工具用八年的时间创造出一个商业奇迹,成为中国手机用户最倚重的App之一。

  万物互联的5G

  我国国际话语权大幅提升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

  经历了1G(模拟蜂窝时代)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在5G上我国终于在通信标准的制高点实现了赶超,进入第一梯队,我国5G产业已经具有竞争优势。

  资深通信专家王春晖认为,在5G标准制定上,我国已经从跟跑者、并跑者到如今的领先者,在5G整个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了解,目前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而我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过30%。王春晖认为,这是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长期坚持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的结果,这极大提升了我国5G的国际话语权。

  记者 焦立坤/摄

  目前,国内运营商计划在全国铺设5G网络,手机厂商们在加速开发5G手机,在全球5G手机的赛道上,中国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那么,5G究竟有怎样的魔法?据悉,5G有三大特点,即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

  高通全球副总裁兼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描述了一条纯棉裙子的“5G生活”:在棉花生产阶段,人工智能摄像头无时无刻不监控着病虫害的情况;无人机会给棉花撒农药、施肥;等棉花成熟的时候,智能收割机可以一键收割。棉花制成棉布后,实时调度的无人集装箱运输车将棉布运上货轮送往各地工厂。时装设计师们在全球各个城市通过VR、AR共同协作完成一条裙子的设计。你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自己身穿这条裙子的样子,或是在零售店进行三维试衣,如果对效果满意就能直接点击下单。而在你进行虚拟试衣的同时,你的尺寸就已经被发送到了工厂,一条量身定制的裙子完成了。如果你想穿着这条裙子参加晚上的演唱会,无人机会在几个小时内就把裙子送到你面前。晚上,当你穿着漂亮的裙子来到演唱会现场,可以打开手机进行5G直播,和朋友们一起互动。

  通过这条裙子的故事,我们看到了5G对农业、运输、交通、零售、娱乐等各行业的深刻影响,而这只是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冰山一角。

责任编辑:刘秋晨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