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彭植 石启立 宋菲)在种植结构深入调整和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的带动下,近年来,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实现了较大突破。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0.5万亩,同比增长12.8%。形成了哈尔滨的五味子、赤芍、桔梗、平贝,齐齐哈尔的黄芪、关防风、板蓝根,牡丹江的刺五加、黄芪、平贝,大庆的板蓝根、关防风、柴胡,伊春的平贝、人参、返魂草等一批区域化的特色优势品种。
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建基地,强基础,育品牌,力促质量、效益双提升,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增长极。到2025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产量5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全省建成大兴安岭高寒区(2019年6.4万亩,2025年10万亩)、小兴安岭丘陵区(2019年40.6万亩,2025年70万亩)、西部平原风沙干旱区(2019年27.5万亩,2025年50万亩)、中部平原区(2019年6.5万亩,2025年10万亩)、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半山区(2019年54.8万亩,2025年85万亩)、三江平原温凉湿润区(2019年14.2万亩,2025年25万亩)六大优质中药材生产区。
责任编辑: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