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遇灾为啥心不堵?原来土地有“保姆”! 发布时间:2020-09-27 08: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眼见得即将秋收,不想9月里罕有的3场台风入境,使得兰西县的一些农户心头忐忑——田地里偶见的倒伏玉米秆看着就让人揪心。不过,兰西县那些把自家的耕地进行了土地托管的村民,心里却有着一些“小确幸”——依照年初土地托管时签的合同,即使出现最严重的情况,他们今年也会收获高于耕种成本的保底收益。

  在自9月15日起进行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得力于“生产托管+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粮食银行”的土地托管模式,今年兰西县41.3万亩耕地实现了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即使今年风雨交加,农民对自己的收入也心里有底。

  关键时刻“抗台风”?

  ——托管服务有保证

  “两块玉米地挨着,台风过去后,托管的没倒,不托管的倒了一片,就是因为没喷‘矮壮素’,你说那不托管的人家现在啥心情?”9月15日中午时分,兰西镇林盛村村委会,刚从田间回来的合作社成员吉双,对记者侃起了农业生产托管还能抗台风的“歪”道理:“防倒伏用的‘矮壮素’这类农药,小家小户得用小背壶喷,费工费力还怕风吹,所以很多农民都嫌费事就不喷。可全程托管的耕地,都有合同跟着呢,你敢不给人用?现在你看这效果——3场台风过去了,庄稼大多数还在那儿直挺挺地立着!”

  不仅仅是喷“矮壮素”可以抗台风,合作社用的220马力东方红LX2204这类大型农机,能达到30厘米的深耕翻地,“个人家的20马力单缸拖拉机干不了这个,根本翻不动。”托管了的土地都是大农机深耕,庄稼根系发育得好,自然附地性强,台风袭来时抗倒伏的能力“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林盛村村委会里,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在林盛村党支部书记田树斌拿给记者翻阅的数本土地托管合同里,托管地块农业大灾险的办理选项上,都按着红红的手印。想起当初签合同时,有些农民还很勉强,在9月的几场大风雨后,这一份份合同变成了农民心里的定心丸,田树斌的笑容也因此格外灿烂。

  兰西县兰西镇林盛村今年第一次进行土地托管工作,按照县里农村经济服务站提供的标准合同,全村8个自然屯的132户农民,将自家的3146亩土地,全程托管给了村集体组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从种到收所有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到时在家等着收粮就行。”

  “每亩地的服务费是320元,从3月15日到11月30日左右农作物离田全程托管。耕、种、防、收整个生产环节都包括,种哪种玉米、办不办保险,种子、化肥、整地、播种、灭草、喷矮壮素、施叶面肥、打防虫药、收获,包括最后的存放,所有的项目和费用都在合同里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田树斌介绍说。

  托管咋回事?

  ——农民赚钱又省事

  农业生产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前期的一些报道和农民口中所说的‘土地托管’,实际指的就是农业生产托管”。兰西县农村经济服务站副站长崔岩说,“兰西是国家级贫困县,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去实现耕地规模化生产相当有困难。”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现代的大农机作业、无人机喷药等新农业科技的应用,都是建立在大规模作业的基础上的。但以土地流转为手段的规模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启动资金需求巨大,经营风险也相对集中。

  兰西县进行的土地托管,不改变土地的权属,各家农民对于种什么,怎么种,何时卖,都有决定权,对于农民来说,只是花钱雇用专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种地,省了事还多赚了钱;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却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崔岩说,借助于土地托管这种方式,完成土地规模化的实现,并不需要专项的启动资金,自我造血能力与生存能力很强。

  田树斌说起土地托管的好处更加具体:土地托管规模化生产,首先就要比小农小户自己耕种节省成本,买20亩地用的种子化肥和买3000亩地的种子化肥,在与经销商或厂家的议价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再有就是土地深耕、宽体喷药机等大农机作业,矮壮素、叶面肥、防虫药的科学使用,耕、种、防、收各环节尤其是田间管理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作业,粮食产得多,农民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托管难推进?

  ——增收“开路”不费劲

  “这两年能留在村里种地的,都是种田的老把式,你要他们花钱把地交给你种,必须信得着你才行。不过第二年产量、收入有了对比,就都会主动要求托管了。”在采访中,对于土地托管推进中的难处,林盛村田树斌、拥军村张连学、双太村欧阳双铁这3位村党支部书记的经验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村民们对村委会的信任是第一关,还有就是要切实“打好样儿”!

  1956年出生的王庆和是兰西县远大镇双太村村民,岁数大种地吃力,以往都是把耕地流转出去,32亩地能收入9000多元。现在,他把自家的32亩土地托管给村里组织的合作社来种,用他的话说,完全是被这两年村上镇上干的实事感动了:“我们村地势低洼,以前,只要下雨就是一片汪洋。2018年起,镇上村里开始领大家修沟渠,埋涵管,搞水利建设,今年入秋雨水这么大,田地里基本没事儿。”王庆和在2019年首批响应号召进行了土地托管,“合作社种的科学,加上年景也好,当年大豆亩产最高的达到了400斤,卖粮时因为蛋白含量高,还能比别人自种的每斤要多卖上几分钱,当时我是1.65元/斤卖的,加上自己省的人工,里外里一算,一年的收入快抵上以往3年得的钱了。”王庆和说起土地托管来赞不绝口。2019年,兰西县远大镇双太村全程土地托管334户10380亩,农户亩均增收200元。

  同村的王宪章2019年托管了40亩、自种40亩。“托管给合作社的都是边角旮旯,好地留着自己种来着,没想到没种过合作社。”今年,被事实完全折服了的王宪章二话没说,把80亩地全部托管给了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

  已经连续进行了两年土地托管的兰河乡拥军村,全村土地托管面积由2019年的3000亩增加到了2020年的7000亩。兰西县农村经济服务站副站长崔岩的点评最为简明深刻:农民都是最务实的,他们看到了土地托管的好处,自然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托管谁受益?

  ——多方共赢最给力

  兰河乡拥军村是远近闻名的庭院经济示范村,每周末的墟集都能引来周边甚至哈市的市民,驱车前来买些小园菜或赤松茸等特产。该村的郭小红2019年在自家院子里辟了一个600平方米的大棚,“当年种菌,45天出菇,从9月开卖一直到11月末,一个大棚的产量就卖了14000元。要不是自家的耕地进行了土地托管,哪有工夫搞庭院经济。”土地托管让农民腾出手来搞副业创收,还有的出去打工赚钱。

  对于在兰西县内提供农业服务的四类服务组织主体来说,土地托管的正向激励意义很是明显。第一类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现有22家,通常由各自村里公认的“粮把式”村民组成,在村集体的指导下为大家当专职的农事“管家”,实现了农民与集体两得利。与之相似的农民种植合作社是第二类,当地现有14家,完全由村民自行组成。对于机械多、资金占用量大却时常开工不足的第三类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来说,托管服务有效提高了大农机利用率,又减少了必需实行规模化作业而进行土地流转所需的巨大成本,降低了经营风险。而第四类服务组织——农事企业的加入,则延长了托管服务的链条,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现在农村务农人口渐少,老人种不动,年轻人不愿种,壮劳力还都在外打工,而土地托管这一模式,恰恰提供了土地耕种的解决办法。

  托管谁来管?

  ——制度监督最可靠

  “交了托管费,合作社卷款跑了咋办?”

  “合同里规定要用的种子,要上的化肥,合作社不按合同做谁来管?”

  对土地托管实际操作中这一系列关键问题,兰西县的回答是:制度监管最可靠。

  “县里制定了《托管服务资金监管制度》,规定合作社需要在银行开立资金监管账户。”县农村经济服务站副站长崔岩说,“农户的托管费缴纳至监管账户,账户资金采取授权支付方式,保障托管资金安全。”

  兰西县还制定了托管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托管服务管理制度》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明确了托管的服务范围、收费标准、服务价格、质量标准等。对玉米、大豆、水稻耕种的全环节,逐一明确作业标准,确保托管服务有据可依;每项托管作业完成后,托管服务组织、服务对象、乡镇和县农村经管机构都要签字确认。“农户不在作业单上按手印确认,合作社就用不了资金监管账户里相对应项目和数额的托管费,合作社怎么可能不用心去种好地?”崔岩说。

  除了以制度确保土地托管模式的健康发展外,诸如农民担心的“钱不够交托管费,找谁借?”“秋收时卖粮卖不上好价,怎么办?”等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兰西县都在政策层面上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在政府推动下,供销社、农机、保险、银行等部门各司其职,参与到了托管服务工作之中。要借钱有农村金融,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兰西县和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了土地托管贷,甚至在手机上就能把钱借到手。粮食银行会解决粮食收贮和销售时寻机卖好价的问题,收获的粮食统一送至有收储能力的机构,入库标准化保管,农民凭收据就可以依行情,随时下指令来确认是否卖出。

  兰西县创新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让农民切实增收、让农村经济活跃、更让农业现代化与小农户生产实现了低成本的有机衔接,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范本。兰西县“生产托管+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粮食银行”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入选2019年度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

责任编辑:刘秋晨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