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大庆,这座石油之城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9-28 08:40 来源:新华社

  初到大庆,你肯定会被随处可见的抽油机所震撼。6000多平方公里的油田里,分布着6万台“磕头机”,不舍昼夜、不知疲倦。

  其实,在发现油田之前,中国地理上从未有过大庆这座城市。

  曾经的荒原“长”出了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一路走来,大庆创造了诸多奇迹。这座城是如何诞生的?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将如何转身?思客带你走近这座城。

  因油而生

  一座建在油田上的城市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名。

  从地图上看,松花江、嫩江如同两只轻轻舒展的臂膀,伸向松辽平原的东北方向,大庆这座石油之城正好被这两只胳膊抱在怀中。

  ▲大庆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整个大庆坐落在著名的地质构造“大庆长垣”之上,这块区域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大的油气聚集带,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6-30公里,面积大体和上海相当。

  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上大同小镇附近一个叫高台子的地方,一口名为“松基三井”的石油钻探井突然喷出一股棕褐色的油流,这是松辽盆地第一次喷出工业油流,北大荒就此发现了油田。

  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后,钻探范围随即扩大。以松基三井为中心,在高台子和葡萄花构造上,三口位于“大庆长垣”不同高点上的探井,萨66井、杏66井和喇72井相继喷出高产油流。

  大庆长垣的含油轮廓初步显现,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由此发现。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大庆”油田从此得名。

  因油而兴

  亘古荒原变基地

  因为大庆油田的发现,数以万计的人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大庆的格局逐渐形成。油在哪,城市就建在哪里。1960年,在党中央号召下,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汇集到名不见经传的萨尔图火车站,涌入这片荒原。

  这些聚集在茫茫荒原中的创业者,书写出了石油之城的传奇。

  ▲拼接图片,自左而右分别为铁人王进喜、大庆“新铁人”王启民、第三代铁人李新民。

  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第三代铁人李新民把井打到国外去,“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把亘古荒原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因油而名

  大庆交出亮眼成绩单

  历经艰苦建设,曾经的荒原“长”出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从亘古荒原上走来的大庆,每一个辉煌的节点都深深镌刻在了新中国的丰碑上。

  从夜光遥感图上看,如今的大庆在东北地区熠熠发光。

  ▲东北地图卫星夜光遥感图

  从人烟稀少到百万人居住、从荒芜草甸到道宽路广、从低矮平房到高楼林立、从一无所有到繁华城区,大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组数据见证了大庆的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35.7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2568.3亿元;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68位、中国产业竞争力城市百强榜第87位、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26位。

  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其后连续27年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60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4亿吨,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多年来稳居全国纳税百强排行榜首位。

  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完成油气产量当量2067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487.7万吨,超出计划4.4万吨,天然气产量23.3亿立方米,完成年计划的51.7%,油气产量“双超”。

  生态之城

  大庆,不止一面

  石油是大庆的名片,但这个城市不止一面。

  除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庆还有着宝贵的生态资源,湿地总面积达49.8万公顷。今天的大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

  随着湿地风光,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的陆续开发,去年大庆旅游总收入156亿元,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

  “组群组团布局、绿色空间相隔、湖泽水系相通、森林草原相拥”,让大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名片叫得更加响亮。

  据省市两级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对大庆连续20年来的生态质量权威分析比对,2019年大庆植被生态达到最优,居全国前列。

  如今,大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多张金色名片加身的地级市。

  蓬勃的大庆,正在一路高歌向前。

责任编辑:刘秋晨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