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微 田福贵 记者 贾红路
一场冬雪如约而至。雪舞的日子,美丽的边陲小城嘉荫,玉树琼枝映满眼,大小树木挂满了晶莹的霜花,或成堆成簇、浓墨抒情,或纤枝轻摆、浅淡写意,棵棵美丽的“雪松”“雪挂”让人犹如步入了白雪迷宫,万籁俱静而又美好神秘。
嘉荫是一座边境城市,也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因出土了我国首具恐龙化石,素有“中国第一龙乡”之美誉。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世界性古生物化石保护论坛举办地。
以雪为乐。
嘉荫县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农业林业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难。近年来,随着资源日益枯竭,该县主动转变发展思路,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天然氧吧”,充分发挥特色冰雪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冰雪经济”正在搅热嘉荫旅游的“一池春水”,形成助推嘉荫全域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A 释放冬日魅力
“冰雪经济”热起来
嘉荫县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和提升产品类别,促进宣传营销和市场开拓,进一步做活“冰雪经济”。按照《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思路,以打造恐龙冰雪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冰雕、雪雕、冰上娱乐、冬捕、垂钓为主要载体,以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承办各种赛事活动为媒介,积极发展冬季冰上雪上旅游产品,广泛开展冰雪旅游宣传,建立含有恐龙元素、具有嘉荫特色的界江冬季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嘉荫冬季旅游全面发展。
嘉荫县利用区位优越、气候独特、生态良好,拥有冬季漫长、雪量丰沛、雪质好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冰雪草原、雾凇、林海雪原等冬季旅游资源,“冰雪+民族风情展演”等一系列“冰雪+”融合发展让冬季旅游品牌越来越有生机活力。“十三五”期间,嘉荫县紧扣旅游消费需求,研发旅游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着力解决“路怎么走、景怎么建、人怎么游、钱怎么花、民怎么富”等根本问题,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
嘉荫县委县政府增加冬季旅游活动,千方百计搅热冬季旅游。先是让街“亮”了起来,在主街道的所有路灯上挂起了大红灯笼和火红的中国结,寓意百姓生活红红火火、新年喜气祥和;然后,让树“美”了起来,在县城恐龙大道等街道进行了亮化工程,给树木披上了“彩衣”,每当夜幕来临,树上彩灯闪耀,恰似繁星点点,犹如火树银花;接着是让雪“站”起来,利用江滨休闲广场、旅游码头平台和街区空地设计堆刻了30多组雪雕,占地达1万多平方米,总用雪量近万立方米,勾画了以大型俄罗斯建筑群、龙江农家乐大院、白垩纪恐龙和众多卡通人物为主的嘉荫冰雪乐园。在彩灯、射灯的映衬下,这些雪雕更是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打造了嘉荫的冰雪童话世界,成为儿童摆拍的乐园;同时,让冰也“热”了起来,在嘉荫中俄界江江堤上建设了滑梯冰道,在江面上平整了滑冰场。建设永安东湖风景区冬季旅游项目,建有滑雪场、吉姆卡纳汽车赛道、冰上垂钓区、冰上乐园、冰上雪地摩托机动区等六大区域。
东湖风景区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游客不仅可以在滑冰场溜出快乐,还可以领略到沾满浓郁泥土气息的“农”文化、地道爽口的“食”文化以及人与自然生生相惜的“和”文化。景区内的鄂伦春部落滑雪场是国内稀有的天然粉雪滑雪场,设有滑雪道及初学者体验区。雪具大厅内具有浓厚的鄂伦春民族风情,体现嘉荫独有的鄂伦春民族特色。东湖冰上乐园娱乐项目众多,有雪滑梯、滑冰场、冰雪自行车、冰爬犁、雪地转转、冰尜、冰上保龄球、人体碰碰球、人体陀螺、雪地足球等;并有各式车辆体验:儿童雪地坦克、雪地摩托、雪地沙滩车、雪地越野车、冰上卡丁车、冰上碰碰车等,共计各项冰上设施150余个。置身景区,驰骋林海雪原、在湖面冰房子里吃火锅、挑战极寒运动,在轻松与猎奇的游玩中品味各种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会让人在童话般美妙画卷里产生无边的遐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续举办四届“龙行雪野”嘉年华活动,推动该县向全国冬季旅游重要目的地目标加速迈近。开展“休闲渔业”赏冰乐雪、中俄国际冰上龙舟赛、龙建集团东湖风景区研学、“龙乡嘉荫杯”黑龙江省职工冰雪运动会伊春体验赛等系列活动,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云集“中国龙乡”,开启神奇美丽的冰雪之约。这边,滑雪爱好者从雪道风驰电掣般掠过;那边,游客坐着雪圈从高处俯冲而下。还有的游客驾驶雪地摩托、吉姆卡纳赛车在冰雪世界中挑战自我……银装素裹的东湖景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成立“郭丹丹滑雪学校”,用三年时间,为全县所有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滑雪培训。2018年至2020年冬季,组织中小学生19483人次进行了冰雪体验项目。寒冷的天气和笨重的棉服挡不住学生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大家认真倾听,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体会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冰雪运动进校园”让更多的嘉荫中小学生爱上冰雪,爱上运动。冬季不冷,淡季不淡。滑雪、滑冰等冬季运动项目的兴起,带动了该县冬季旅游事业打破“冬眠”困局,嘉荫旅游因此实现了四季有约的全域游。
人体陀螺项目。
B 叫响“第一龙乡”
全域旅游火起来
冬季冰雪游是嘉荫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嘉荫县按照伊春市“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以优良生态为本底,以独具个性的文化元素为灵魂,确定了边城特色、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并贯穿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始终。
总体规划方面,为使嘉荫旅游发展方向更明确,目标更精确,措施更准确,能够找准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使旅游产业成为嘉荫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嘉荫县按照“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发展原则,县政府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聘请国内景域集团等专业设计团队,规划设计《嘉荫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嘉荫县恐龙世界遗产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2号馆(恐龙主题公园)建设规划》《嘉荫县茅兰沟全景自然探索公园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嘉荫县界江和平公园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旅游专项规划5个。通过专业团队科学把脉,使嘉荫找准了旅游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通达能力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发展差距和不足,设定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第一龙乡”品牌,设计了以恐龙游学、界江风光、鄂伦春民族风采、休闲养生等为主题,独具嘉荫特色的旅游产品类型,明确了基础建设、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客源市场开发、民宿打造等旅游工作重点,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为嘉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明确了思路。
抽冰尜儿。
产品打造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具有嘉荫特色的生态、边境、恐龙及域内外民族文化符号充分植入到全域旅游中,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了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茅兰河口国家级湿地公园等森林生态文化景区;江畔公园国防文化教育长廊、“龙江三峡”、G331国道公路沿线观景台等边境文化景点;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和北国恐龙乐园等恐龙文化景点;俄罗斯风情园、鄂伦春风情演出等民族文化景点,以文化元素的植入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设施完善方面,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同步推进。县政府所在地朝阳镇已成为全域旅游的“服务区”和“中转站”,设置了“城市停车场”以及公共自行车、电动公交车站点、沿江慢行道,城区实现WIFI全覆盖,建设了县城、景区两级旅游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公共卫生间标准化改造。同时,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将恐龙文化、俄罗斯风情等旅游元素与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欧风花海,恐龙特色”的省级“恐龙文化特色小镇”,城市绿化、建筑景观全面提档升级,形成了城市建设服务旅游发展,旅游产业促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的良性循环。
宣传推介方面,嘉荫积极筹划举办“恐龙文化节”“中俄国际集体婚礼”“冬季冰雪嘉年华”三大主题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2届“恐龙文化节”系列活动、8届“中俄集体婚礼”活动、4届“冬季冰雪嘉年华”活动,推出了嘉荫旅游微信平台、旅游微博、嘉荫旅游频道等地方旅游宣传载体,并借助央视、黑龙江电视台、新浪网、东北网等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广泛推介嘉荫旅游产品。组织参加了佳木斯、沈阳、厦门、南京等地的旅游推介会。在伊春、哈尔滨繁华路段投放了旅游宣传广告。与萝北、逊克等地签订了《“三县两区”旅游互通区定向惠民政策实施方案》,并分别赴黑河、伊春、佳木斯、鹤岗4地进行嘉荫旅游风光摄影作品展和旅游推介会。在“中国旅游日”期间推出恐龙馆、茅兰沟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通过嘉荫旅游微信平台、微博、嘉荫旅游头条号等自媒体不定期地对嘉荫进行了推广宣传,目前共编辑发表旅游相关讯息800余条。借助《魅力中国城》节目,嘉荫恐龙修复师沈凤斌、树叶人米友代表伊春登上了央视舞台,充分宣传了嘉荫的文化、民俗和旅游资源。
全省职工冰雪运动会。
创新营销方面,与央视、新浪网、《中国旅游报》等知名媒体加强合作,建立了旅游、宣传等多个新媒体公众号,全方位宣传推介嘉荫。嘉荫成为“2018年度东北三省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获得“县域品牌-乡村旅游营销经典案例奖”“微博2019文旅IP案例”十佳奖项等多项殊荣。良好的旅游形象增加了嘉荫的曝光度和知晓率,对开展招商引资、争取重点项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该县先后与省交投集团、省旅投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最美龙江331边防路、通用机场、北国恐龙乐园和太平岛建设开发上深入合作,对于该县绿色转型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建设方面,坚持以生态涵养旅游,以旅游反哺生态,在旅游发展中推动生态保护。2013年,嘉荫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施了生态恢复、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河道治理等工程。全县各乡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均为100%,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行政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2.5%,全年负氧离子浓度值保持在每立方厘米2700个以上,在国家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一。
嘉荫恐龙文化节开幕式。
C “旅游+”赋能
以旅兴边旺起来
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林业资源濒临枯竭、传统农业亟待升级的形势下,该县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实现“三个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旅游收入达到6.9亿元,占全县GDP的36%;生态农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8.6%;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62万元,同比增长5.8%;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7.8%,形成了产业相互牵动、互补共赢的良好局面。同时,在旅游+农业、旅游+森林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上成效明显。打造了一批能够体现淘金文化、抗联文化、知青文化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建设了一批乡村民宿示范村、乡村旅游观光示范村、乡村旅游商品展销示范村,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2019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24元和18307元,同比增长6.1%和9.9%;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1552元,同比增长24.21%。
品尝铁锅炖鱼汤。
“十四五”期间,嘉荫县将围绕边境游,开发提升旅游产品。以全省打造“醉美龙江331”边防路为依托,整合生态、界江、少数民族文化、恐龙文化等旅游资源,着力开发提升研学、民俗、观光度假、休闲养生等旅游产品。重点推进G331国道公路沿线观景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茅兰沟、恐龙园、太平岛、永安东湖等沿途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让游客“快进慢游”,切身感受穿林海、聆鸟语、闻花香、傍界江的“龙江千里画廊”魅力。对标5A级景区标准,完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与省交投集团、常州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等企业沟通对接,加快推进嘉荫北国恐龙乐园(2号馆)和太平岛林场汽车营地等建设。以龙建集团收购永安东湖景区为契机,着力推进永安东湖民宿产业发展。
实施“+旅游”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它产业发展的牵动性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化、文旅商业化、全民共享化。积极承办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申请举办中俄集体婚礼、农民丰收节、“龙行雪野”嘉年华等节事活动和“龙乡江畔之夏”广场展演、中俄油画展等文化活动。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线上对接和以“原创歌曲”巡演为主的线下推介力度,以文化彰显嘉荫魅力、用节会叫响嘉荫旅游。不断丰富县颐养中心中医保健产品,加强与各大养老机构对接洽谈,力争达成“候鸟”式康养服务合作,加快医养康养产业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王晓微田福贵摄
责任编辑: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