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芦花飞雪 发布时间:2021-12-03 09: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深深的芦苇荡

唯美的芦花

  尹栋

  霜降过后,好友邀我前往大庆湿地看芦花,因疫情未能成行。三十年前一个深秋的午后,我乘坐列车前往科尔沁草原执行演习任务,路过大庆时被一望无垠的芦花所震撼,至今历历在目。

  多年以来,我追逐季节的脚步,从河口湿地、肇源沿江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到抚远水道、雁窝岛、兴凯湖、珍宝岛、东方红湿地……省内凡是有大面积芦苇荡的地方,我逐一看了个遍。远远望去,秋冬之交的芦苇荡是最美的景致。金黄的芦苇在寒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波浪,芦花竞相绽放,漫天飞舞。

  秋冬之交的芦苇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古诗里的“蒹葭”,指的就是芦苇。《诗经》经过几千年传承,有着千古韵美。“蒹葭”被称为“风神摇曳的绝唱”,两个字组织在一起特别富有诗意,给人无限遐想,一种朦胧的美感。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歌手雷佳的一首优美的《芦花》深深地感染了我。记得上学时,课本《小英雄雨来》有一段文字“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芦花的美,深深扎根心里。

  芦苇属草本植物,长在河畔、湖岸、沼泽、荒滩、湿地,生长快,抗倒伏,繁殖力强,可以净化水质,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芦苇开的花叫作芦花,芦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的野花,呈圆锥形花序,具有止泻、止血、解毒的功能。芦花诗意的名字,从真正意义上讲,芦花算不上是一种花,花絮洁白如霜,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普普通通,平淡无奇。每年夏末秋初时节,芦苇开始开花,经过漫长的重阳、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第二年的清明,花开不断。最令人震撼的是数九严冬,芦苇傲然站立,一枝连着一枝,一丛挨着一丛,一片接着一片,芦花在寒风中摇曳飞舞,似雪花飘落,又似仙女散花,令人遐想万千。

  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元代赵善庆《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清代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唐代贾岛《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给人一种自然朦胧的意境,美的含蓄委婉。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唐代白居易《风雨晚泊》“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唐代李白《送别》“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读后使人心生情怀,思恋和追求的期盼更加强烈执着。

  鸥鸟翔集的天堂

  龙江地域广袤,物华天宝。嫩绿、 翠绿、墨绿芦苇高低搭配、浓淡掩映,密匝匝排列,一望无际,展示着北方粗犷豪放的劲头。

  芦苇荡是鸟禽栖息的天堂。春天,锥子般的芦苇芽头从冰雪消融的水里钻出来,一簇簇、一片片,染绿一方湖水。南归的雁、鹤等各种飞禽,在茂密的芦苇里筑巢絮窝,繁衍后代。芦苇荡里食物丰富,有鱼、虾、虫,有鲜嫩的水草。天然的芦苇荡为鸟禽遮风挡雨,鸟雏儿在这里面嬉戏、觅食,躲避天敌。鸟禽的粪便留在芦苇根部,如同给芦苇追上了肥料,使得芦苇长得更快、更高。居住在芦苇荡旁边的人们,与鸟禽和谐共处,年年如斯,彼此眷恋着这方水土。

  芦苇荡是如画惬意的风景。夏季,湖水清澈明亮,芦苇碧绿连绵。驾一叶小舟,泛游其中,又高又密的芦苇荡,像一道道城墙横亘水面,千回百折。泛舟而行,只听见芦苇深处众鸟幽鸣,却不见鸟影。芦苇掩映的航道,一会儿宽,一会儿窄,窄处用竹篙撑着才能过去。悦耳的欢笑声,船桨的声音,惊起一群又一群野鸭,飞离墨绿的芦苇荡,集结成方阵飞向远方。远处,丹顶鹤体态秀美,翩翩飞翔,隐入茂密的芦苇荡中;白鹭三五成群,在芦苇丛觅食、徘徊;红嘴鸥凫游在开阔的水面上,宛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花。芦苇尖上窜出红色的穗子,伴阵阵虫鸣,令人神旷心怡,仿佛置身在水墨丹青的画卷里。

  横无际涯的芦苇

  芦苇荡曾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场。从《芦荡火种》《洪湖赤卫队》到《小兵张嘎》,敌强我弱,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曾经以芦苇荡为屏障,神出鬼没,与敌人巧妙周旋,杀得敌人魂飞魄散。葳蕤浩茫的芦苇看似脆弱,其实生命极强,砍不尽、压不跨、烧不死。横无际涯的芦苇荡,成为抗日军民鹰击长空、鱼跃大海的广阔天地,激荡着火山熔岩般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芦苇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黑龙江的芦苇粗壮,挺拔、茎长,是编织生产生活用具的好材料。对于泥土上搏杀的村民来说,芦苇荡是殷实的满眼希望,是沉甸甸的收成。每年深秋初冬,村民们带上镰刀,去芦苇荡里割芦苇。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人们把割倒的芦苇肩扛装车拉运回来,送到收购站,所卖费用够上一家人一年生活开销。部分收割回家的芦苇,晒干堆放在农家小院角落里。冬闲时,村民刮去芦杆上的苇叶,切根、去梢,保留等长的中间部分,用带齿的石磙碾压使芦秆平顺、坚韧。经过梭柴、轧柴的工序后,再用特制刀具将芦秆剖开,剔净芦秆内壁杂质,裁成宽窄、长短相同的苇篾条,放在木墩上锤打几遍,苇篾条变得柔软扁平,编织出来的芦席、草帽、篮子、蓑衣、蝈蝈笼子等生活用品,美观大方且实用耐用。如今,芦苇在村民的手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品,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芦苇画,幻化出无穷的魅力,远销海内外,成为乡村振兴产业的一张名片,带领龙江人民走上致富路。芦苇具有遮风挡雨、御寒保暖的功能。四十多年前,村民居住的房子都是用芦苇编成的苇芭房盖。每张苇芭有炕席那么大,两层芦苇厚。房子放上大梁和檩子后,铺上三层苇芭,再在苇芭上铺一层薄草,在草上抹上碱泥,房盖就算盖好了。碱土加苇芭房盖,不管下多大雨都浇不透,天多冷屋里都暖和。而采来的芦花,垫在棉鞋里,很滑很软,脚下温暖如春。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照浑似雪,无处认渔家。”一年年,芦苇荡孕育着无限希望;一年年,龙江大地上芦花飞雪。草岁月,花年华,我们一年年走老了岁月,而芦花不老。

  本版图片均为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责任编辑:刘勇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