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推荐】两个月涨粉一千多万!东北的“张同学”突然火了! 发布时间:2021-12-06 10:36 来源:黑龙江网综合

  抖音博主“张同学”的短视频火了,一个东北农村小伙,起床、做饭、喂狗、养鸡、嘎肉……

  满屏质朴、土味的农村日常;六味地黄丸、破袜子、藏钥匙、洗手只洗三根指头,处处埋着回忆杀和青春梗。

  “你看‘张同学’了吗?”

  这是本周成功取代“吃饭了吗”的办公室社交开场白。

  即使你是一个不买秋天第一杯奶茶、不知道谁是玲娜贝儿,也没遇上某音光剑挑战和短剧付费的热门事件漏网之鱼,我也不允许你错过下面这个男人。

  谁是“张同学”?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不是真的枯燥,但“张同学”,是真的可以改名“‘张同学’的无聊日常”。

  每天日上三竿起床,出被窝前一定要掀开窗帘用一只眼睛测量一下自己赖床到几点。

  有时候隔夜的脚丫子还会把前来试图提供叫醒服务的小奶猫熏到怀疑人生,选择迅速逃离有毒有害现场。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揣起书皮已经包浆的小说《我最风流》,拿上一坨卫生纸,在室外的旱厕用半根烟的时间进行一次人与大自然的绿色循环。

  当然,上完厕所的标准动作是只洗三根手指头,问就是环保。

  紧接着拿出隔夜的剩饭,切上一根淀粉肠,开火、加热、和匀、装盘一气呵成,这样猫和狗一天的粮也糊弄完了。

  去菜地里砍一根被风雪摧残过的老白菜,夹杂着黄土敷衍着剁碎,剁了又没完全剁的白菜混合上细糠,喂鸡的任务也分分钟完成。

  当然,喂鸡的同时不忘看看鸡窝里有没有蛋,有就拿回家来一碗开水冲蛋花汤,没有就倒一整盖六味地黄丸搭配着一瓶AD钙奶当早饭。

  六畜兴旺,自己也酒足饭饱的“张同学”最后叠好泛黄的被子,从枕头下方拿出袜子不紧不慢地穿上,五趾分开保护的雾霾灰新款,将时尚轻松拿捏。

家人们,“张同学”同款已上架。/ 淘宝截图

  做完这一切,全家(=自己)吃饱穿暖的“张同学”即将喊上自己的邻居二涛和亲戚大叔上街。

  视频看到这里,这位大龄单身男青年愉快的一天就已经进行了一半。

  在已经更新的作品中,以上动作都是“张同学”的固定日常,勉强能算上区别的地方只在于视频的下半场是和二涛、大叔去街上“嘎肉”还是买鱼,去洗浴中心搓澡还是去小超市赊账,又或者是去彩票站买一注2块钱的机选彩票还是上山砍点干柴回家备着烧火。

  当然,大多数时候,美好的一天都以三个人在“张同学”家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打开DVD看片结束。

  与其他更加垂直的抖音乡村视频不同,“张同学”长达7分钟的视频中,不限于美食制作、萌宠喂养、甚至是聊邻里八卦等不同的主题,唯一的主线就是“张同学”。视频通过记录“张同学”的散漫日常,将农村生活具体化。

  比如用电饭锅煮饭时,将手插进去,以水是否没过两指衡量着水量的合适程度。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个小技巧,豆瓣炸厨房小组的精华帖一定会锐减。

  再比如用老葫芦壳制作成的水瓢从缸里舀水取用的细节展示。虽然水瓢经久耐用,但早已在城市化过程中被逐渐淘汰,而水缸除了通过课本上的“司马光砸缸”典故了解,大多数人家里根本没有这个东西,是实打实的“时代的眼泪”。

  甚至是墙上需要用手蘸着口水撕的日历,也能让人一眼梦回20年前,至少得回到2002年和刀郎看第一场雪。

  “张同学”看似枯燥的生活,用种种细节恰如其份地展示了某种意义上的真实,这种平平无奇勾起了部分人的共同记忆,也向年轻人展示了另一种生活。

  抖音博主“张同学”在今年10月4日发布了第一个视频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已经积累了近1400万粉丝。他凭借记录东北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单身生活,用流水账式视频一周涨粉617万,单条视频播放超2亿,40个作品引流近1000万。这样的速度,被自媒体行业人士评价为“无可复制的奇迹”。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众网友的热议,诸如“张同学”背后是否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张同学”疑似是传媒行业资深人士等。其实这也无关紧要,“张同学”快速爆火,有其偶然,但也是必然。至少说明了“张同学”在自媒体行业中有了丰富的积累,是个能手、高手,经验老道,达到了专业水平。那些千千万万为了涨粉而苦苦挣扎的短视频“玩家”们,如果也像“张同学”这般精通和专业,日子也会好过些吧。

  截至12月6日下午15时,“张同学”在抖音平台已发布43个视频,这距他发布的第一个视频才过去约两个月。意味着这么大的工作量,即使有团队,如果没有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的技能,要达到如此水平是难以想象的,一句话,专业才是王道。

  说“张同学”积累丰富,厚积薄发,主要体现在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乡下大事小情及环境的理解,很可能“张同学”来自于农村,打小生长于乡下,对乡邻父老怀有深沉的情意,所以他能够将日常琐事艺术化地再现于短视频中,真实、典型地还原了一个“农村单身汉”的日常生活场景,从起床到洗漱,饲养家禽到赶集等等,视频真实呈现出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其实视频中的“农村单身汉”或许只是一个人设,是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

  说“张同学”专业,表现在他的视频中拍摄、剪辑花样多,有网友对“张同学”的视频作品《青山高歌》分析称,该视频全长7分50秒,共有190个分镜头。其中,8秒以上的长镜头共4个,约46秒;刨除长镜头,在7分4秒的时间中一共切了186个镜头,平均2.28秒一个,视频的镜头衔接天衣无缝,节奏紧凑、毫不拖沓,同时还有大量的分镜,可见不论是脚本、拍摄还有剪辑,都是花了心思并精于此道,否则镜头语言如此地多样化,艺术化如何能做到?

  极具生活感的画面和声音,配上富有节奏感的背景音乐,看起来就像一首生活协奏曲,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现在,你终于明白,为什么你的自拍、晒娃视频没人看,而“张同学”一出手就是几百万赞了吧?

  “张同学”曾参与打造过多个自媒体账号

  在“张同学”爆火以后,有网友爆料称,“张同学”是影视相关专业毕业的,是自媒体账号“八零愣子”的幕后导演。在演员单飞后,他被迫自己出镜,但拍摄、剪辑的手法和风格等是一致的。

  红星资本局尝试寻找该信息的源头进行求证,但只在网上找到一些打码截图,并未找到消息的第一发布者。

  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抖音账号“八零愣子”的地址和“张同学”一样位于营口。3天前,“八零愣子”发视频称,他去年确实和“张同学”一起拍过视频,但段子是两个人共同想的。

  对于单飞一事,“八零愣子”称,是“张同学”提要分开的。当时,他们有两个账号,快手账号有50万粉丝,这个账号给了自己;抖音账号有100万粉丝,归“张同学”所有。

  “关于‘张同学’的100万抖音号,他怎么处理我不知道。”“八零愣子”在评论区称。

  红星资本局搜索发现,“八零愣子”在快手的账号有107.2万粉丝,最早发布的视频是在2020年10月19日;而“八零愣子”在抖音的账号有47.4万粉丝,最早发布的视频是在今年2月5日,疑似是两人分开后重新注册。

  据新京报报道,“张同学”从去年开始涉足自媒体行业,但大多数时候把自己藏在幕后,拍摄、剪辑、想段子,参与了许多自媒体账号创作,“八零愣子”是其中之一。

  上述报道称,“张同学”前后参与的自媒体账号,都没能一起走到变现,“做着、做着人都走散了,快到变现的时候就分开了。”

  对于外界传言的导演、制作人等身份,“张同学”称,“没有这么高大上,就是想段子,完成拍摄和剪辑,现在做自己的账号。”

  据“张同学”介绍,拍摄视频的小屋是爷爷的。视频中经常出现的光碟“都是正能量,不要想歪”,六味地黄丸平时也会吃,不是纯道具。对于为何要“取材家乡,展现乡土人情”,“张同学”称,自己的初心就是助农,把家乡的风貌和特色展现给网友。“我曾经告诉过别人我的初心,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农村人,想法没有这么高大上,很多人也在质疑我。”去年7月,“张同学”回到板长峪村,看到每到夏秋,道路两旁的村民都在卖豆角、土豆、山上的蘑菇和其他一些农产品,“那时候我想,线上流量还可以,我也想干点事。“张同学”萌生了创作视频涨粉,带动销售家乡农产品的想法。”

  “张同学”向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自己涉足自媒体行业,也参与过一些视频账号的幕后制作,“都因为创作理念和别人产生分歧,就各做各的了。我拒绝娱乐化、连麦这些形式,这些不符合我的初心。”

  “张同学”表示:“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拍完这个视频,就是接地气,细节特别多。这个就是我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身边发生的事情,用视频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我特别喜欢拍摄,我最早的时候是自己背三脚架,上山拍一些花草和山山水水,拍完以后拿镜头向天空一转,拍得树木就是参天大树。像电影电视里的那种感觉,看起来特别特别好。所以从那个时候才一点一点学别人的剪辑拍摄角度。我买的第一部拍摄视频的手机是iphone11,现在也是。要是专业设备的话,可能有很多的一些小镜头拍不出来。”

  对于有网友说他拍摄的乡村都是脏乱差,“张同学”解释:“有人说,现在都新农村改造了,你拍的是脏乱差的农村生活,把乡村生活给抹黑了。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只要是通过视频表达的,它都属于叫演绎。我只是把身边所发生和经历过的一些事儿给它拍成这种段子展现给大家,这个不能代表乡村的整体面貌怎么样。”

  爆红后,“张同学”的苦恼

  “张同学”在短视频平台火了之后,视频中他的家也成了景点。12月4日一早,“张同学”家门口停了多辆汽车,来院里打卡的粉丝络绎不绝,“张同学”忙着和粉丝合影,发愁没时间拍段子。

  来访的粉丝,向路上遇到的随便一个村民打听,就能问到“张同学”家的准确位置。有两位来自营口的粉丝,特意开了两个小时的车,给“张同学”带来了一份“爱心”早餐:一份酸辣粉,一份当地好吃的烤饼加鸡蛋。送爱心早餐、参观房间、拍照留念,粉丝满载而归,送走一拨粉丝,“张同学”又迎来一家媒体采访。

  面对热情的粉丝,“张同学”说自己不能不见,“你火了粉丝来看你,不见的话,别人会觉得你飘了。”但面对每天来访的粉丝、媒体和合作者,“张同学”也在寻找一种平衡多方的最佳方式。

  为何千万粉丝偏偏钟情于“张同学”

  如今做短视频的人士若过江之鲫,为何千万粉丝偏偏钟情于“张同学”?是不是“张同学”的视频以小见大,隐含了反映现今农村生活的社会问题,并有其主题价值。另外,从粉丝的地域分布统计来看,来自一,二线大中城市的比例较大,他们都早已脱离了乡野,对真实的乡村现状不了解,窥视,猎奇心使然也。

  对于在城市中每天快节奏、高压力、人情淡漠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迥异于城市的更简单、更有邻里间人情味、更原汁原昧的农村生活,能够让他们的心灵暂时抽离现实,得到片刻的放松。

  对于中国人来说,追个三代几乎都来自农村,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农村老家,在大城市打拼累了以后,回老家就是宇宙尽头的归宿,哪怕回不成,内心都会有一片温暖的田园,作为心灵的寄托。

  这就是为什么,如诗如梦的李子柒,以及简单纯朴的“张同学”,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都都俘获了这么多粉丝,因为田园生活,是无数国人的精神故乡。

  早年间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曾导致农村人口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造成有些农村汉子找不到媳妇的现象。“张同学”的大龄“农村单身汉”形象是否也是变相的对此的呼应?

  “张同学”的视频中的村庄算不上是好的,但也不属于最差的。偏远一些的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农民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大跃进了的中国城市化形成的虹吸效应,加剧了村庄的“空心化”问题。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镇化率从1995年的29%飙升至2018年的近60%,城市人口愈发稠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1995年的最高峰8.6亿,下降到2018年的5.6亿,整整减少了3亿人。3亿人离开农村,农村人口愈发凋零。

  乡村荒芜化,村庄的“空心化”, 青壮年劳动力去往城市打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跃过龙门的鲤鱼要到外地就学,从今往后,他们中的多数人每年只会回来一次。年轻人流失、劳动力流失、智力流失,人去屋空、宅院深锁。失去青壮年支撑的农村,只留下不愿离开的老人,不忍离开的妇女,不能离开的儿童,这便是所谓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失去了资源的支撑,怎么会有发展的希望。人民日报曾在2013年6月份发过一篇报道,其中援引了民政部的统计数字,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近30年间,每10年约有近百万个村庄撤并或消失。2011年12月1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说“我国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我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在村庄撤并、农村社区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社会原有的社会关系却严重地遭到了破坏。村庄撤并使农民生产、生活成本极大地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放弃农田耕作,大量土地抛荒,因而转向城市寻求活路。显然,保护农耕文明,留住可供现代人皈依的精神家园,有其重要的意义。

  所幸,近年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开始了这一浩大的保护工程。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四委部,开始在全国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建立国家数据库,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避免出现对传统村落的强拆和破坏。

  2021年6月16日,央媒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发了一篇文章, 叫《乡村振兴立法,撤并村庄有规矩》。其中提到,6月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有一条很关键: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

  “张同学”成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产物

  人人都能做5分钟脱口秀演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张同学”。他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叠加的产物,大概率也离不开平台的引流和扶持。

  11月25日,认证为“人民网网络评论部”的抖音账号“人民网评”曾称,“张同学”视频的镜头衔接非常专业,节奏紧凑、毫不拖沓,同时还有大量的分镜,可见不论是脚本还是拍摄,都是花了心思的。

  人民网评称,呼吁更多“张同学”的出现,希望他们能用专业的技术,去记录真实的中国,让乡村生活走到观众面前来,吸引更多人去支持乡村振兴,挖掘乡村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12月3日刊文认为:“如果说李子柒展示的乡村,是人们理想中优美的田园生活,那么‘张同学’和他拍摄的乡村生活,则是更加粗砺、更加原汁原味的。有人认为他拍摄手法很专业,背后可能有团队,但是媒体探访后发现,他的确是独自创作的。乡村生活中真正吸引人的力量,才是让‘张同学’成为网红的关键。”

  文章写道:“当大多数人都身处乡村的时候,只能 ‘仰望’、羡慕城市生活,而当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时,便注定会开始以新的视角打量乡村。人们不再把乡村视为落后的象征,而是自己的来处,人们开始怀念它,也开始以更平等的视角进行‘观看’。”

  借用“张同学”走红的话题,中国青年报文章还认为:“最近几年,除了更有文化活力的乡村,小县城的魅力也开始展现出来。10年前的网络流行叙事中,小县城的形象并不凸显。但是,五条人等乐队的歌曲,让我们了解到小县城文化的活力。今年网络流行乐中的现象级作品《漠河舞厅》,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偏远的小县城可能具备的深情。”

  文章最后写道:“小县城处在乡村和都市的中间,按照传统城市化的演进逻辑,它最终的命运可能是萎缩甚至‘消失’。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那里不是‘文化的荒漠’,那里也有青年,有他们生动的生活,有他们的欲望和梦想。”

  青年导演野烽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接着陈教授的判断分析,“张同学”的走红很可能是在情感上击中了两代人(80、90后)的避世憧憬。

  据新京报报道,“张同学”今年36岁,已有家室,在身边的单身青年群体找到灵感,于是有了“张同学”这个讲述农村单身青年故事的账号。

  “用段子表达内心想法,视频里是乡村单身青年真实生活,没有故意刻画人物,展现的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张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对于下一步,“张同学”称,“其实做账号想得比较简单,拍一些农村题材,后续卖卖自己家乡的农特产品。”

  12月5日,“央视网评”微信公众号也刊文《大家都在刷“张同学”,到底刷的是什么?》关注了“张同学”走红网络一事。

  “央视网评”文章认为:大男孩“张同学”的出圈,不只是简单停留在内容和技术的创新上,他很可能“击中”了几代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在“张同学”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一些丢失的东西,进而表现出对乡村“烟火气”的深切关注。这样的关切,不只是人们厌倦了城市快节奏,想去找找慢生活;更有可能是随着“数字鸿沟”的填平,我们与乡村的空间和情感距离更近了,更加主动关注农村的现状和短板。“张同学”呈现的是旧画面、旧生活,依赖的则是新手段、新技术,让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提出: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更加鼓励乡村题材这个创作方向,更加关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各方盯住了乡村这个“创作蓝海”和“流量蓝海”。但我们不应以下沉“收割”农村或“小镇青年”为终点,商业变现、赚一把走人。我们更应该以关注农村为起点,通过更多一线普通创作者的视角,记录真实乡村现状,反哺美好乡村未来。

  在文末,“央视网评”提出了期待:“张同学”会不会昙花一现?出现一个成功IP,自然会扎堆出现很多同类账号。毕竟流水账式记录,难以长期刺激人们的兴奋点,更难以形成竞争壁垒。此前,土味视频也不少,往往荒诞、魔幻,渐入俗套和审丑。“张同学”自身仍需要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初心。同时,讲好乡村主题的故事,需要更多的内容、角度和方式,期待再多些“‘张同学’们”来,呈现多元、立体、真实的乡村面貌,也让流量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一大增量。

  总而言之,大伙更爱看的,就是真实而又接地气的内容。

  互联网可以一夜之间捧红“张同学”、扒光“张同学”,即使大众哪天突然对“张同学”下头了,可以在这波潮水退去之后,再造一个新的X同学。因为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内核。

  比起傲慢地凝视或审判“张同学”,不如去期待更多的“张同学”。

  诸多社会规训下,我们的生活似乎必须高级,审美也要不落俗套,连表情包都告诉我们“不干活,就没饭吃”,但这个时候,“懒汉”“张同学”的形象出现了,他似乎没有体面的工作,没房没车远离大城市,但喝瓶AD钙就能收获快乐。

  某种意义上,“张同学”当下吸引人的作品,也是在满足受众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想象。

  你刷到过“张同学”的视频吗?你觉得“张同学”走红还有哪些原因?还会有第二个“张同学”出现吗?

  (综合来源:快乐i摄影、澎湃新闻、新京报、央视网、澎湃湃客、红星新闻、半岛晨报、东北亚经贸新闻)

  (本文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自抖音@“张同学”)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