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道里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图 发布时间:2017-07-10 16:22 来源:黑龙江画报

  规划一定是符合环境的历史文脉和建筑遗存的发展蓝图,道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从头开始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说到“幸福城市”,你能想到的画面是怎样的?

  1930年,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有过这样的描绘:“春光明媚之时,对对情侣走在绿荫如织的街道上,道边的座椅上一对老夫妻低头看着当天的报纸,身后的草坪中,几个顽皮的孩子在玩着自己喜爱的游戏。”这是梁思成设想中城市的一个场景。

  彼时,道里区在2015年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时,构建了一份“幸福道里”的区域规划图。

  规划“幸福道里”从素质提升开始。开放式图书馆、城市书屋、市民购书政府买单,多角度打开道里区全民阅读新生活模式;街镇文化活动中心、文体中心,全方面覆盖城乡公共文化;壮大队伍、传承品牌、开展数字化,大马力拉动文化进步。

  道里区绘就了美好的文化蓝图。每一个社区都是拥有文化特色的点,每一个街道都是充满文化氛围的线,将这些点和线连接起来,就是道里区纤长的地图,沿着美丽的松花江舒展。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道里区是哈尔滨市文化资源、禀赋厚重的城市核心区。全区面积479.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3万人。哈尔滨市城区约70%的文化资源集中在道里区,哈尔滨市评出的“十大城市名片”,有7张城市名片在道里区。

  中央大街被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群力新区已成为全省第一个文化产业示范区。道里区拥有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防洪纪念塔、霁虹桥、58公里的滨水沿江岸线、长岭湖、运粮河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拥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是享誉世界的冰雪游园会、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发祥地。欧陆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区域风韵。中心城区核心承载区的特殊区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比较厚实的经济发展实力,奠定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

  强大的团队支撑

  党政“主官”任“主帅”,党政部门齐参与。成立了道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相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街道、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在组织架构上对示范区创建予以坚强支持。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文化工作上,区委书记、区长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尤其是在创建过程中,对文化基础性建设、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等给予高度重视。其他区级领导结合分管战线,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度融合,不论是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事业,还是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稳定、群团工作、廉政建设,都与示范区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举全区之力抓创建的良好氛围。

  规划内容

  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实施“素质升级计划”,其主体内容是深入实施“全民阅读”工程,高标准建成道里区开放式图书馆,创办社区教育学院,开辟“城市书屋”“悦读书坊”,推行“市民购书,政府买单”模式;继续深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区文体中心,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培养特色鲜明的街、镇文化;传承品牌文化;组织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广泛开展”全民上冰雪”活动。区政府向全区人大代表郑重承诺,把“文化惠民”作为2017年区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大事之一,主要任务是文体中心建设、街镇文化中心建设、“文、图”两馆总分馆建设、数字文化道里建设及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规划布局

  道里区以“服务覆盖”为核心,坚持“效能为先”,构建区——街(镇)——社区(村)+社会组织“三级+”的网络布局,以中心社区为支撑划定服务半径,使基础设施在空间布局上“成网络、全覆盖、广辐射”,形成了道里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五大特色举措”,即:相近社区,统一规划;相邻社区,集中建设;分点设置,健全功能;提档升级,盘活存量;政企协调,拾遗补缺。目前,全区已拥有集文体、娱乐、医疗、服务于一体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社区26家,最大的达到4000余平方米,全区现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420处,在全省率先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0分钟群众体育健身圈。

责任编辑: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