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繁花似锦歌满天——道里区开展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10 16:32 来源:黑龙江画报

道里区“唱响中国梦”文化惠民广场群众文艺演出现场。

 

  盛夏的哈尔滨百花绽放、妖娆芬芳。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老街音乐汇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节目让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道里区图书馆举办的小雪花故事会,引来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积极参与。中俄艺术作品展、俄罗斯民乐巡展、俄罗斯歌舞表演等种类繁多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让道里区变得时尚和充满异国情调。在道里区,有广场和社区的地方就有群文队伍,有群文队伍的地方就有群文品牌。

  所有这一切,源自道里区积极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的结果。

  道里区自2015年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后,围绕群众的文化需求,采用培育特色群文品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文化产业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联姻”、推进欧陆风情文化进程、推动“群星”培育计划等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5分钟文化圈”,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一个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活动广泛、文化群体多元、文化品牌丰富的文化道里,让广大城乡居民尽享文化幸福。哈尔滨市大气、洋气、媚气的国际化都市形象,在道里区的示范区创建中得到充分展现。

  道里区区长肖彬说,道里区始终秉承打造“文化大区、文化强区”的理念,立足道里区的实际,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发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构筑基础保障网络:让百姓活动有场所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中心社区建筑面积达5100平方米 ,创建中把自己定位为“文化服务型”社区,开设了市民学校、道德讲堂、书画室、百姓手工创作室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硬件基础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社区组建了合唱、舞蹈、京剧、乐器等各种文体队伍21支,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驻街企事业单位和商圈商户的文化休闲需求。

  像兆麟中心社区这样的文化活动室,全区126个社区已经实现了全覆盖。道里区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标志性“三馆”建设,使得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黑龙江省的先进水平。

  道里区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区又是老城区,在创建中面临的是基础设施改造难、投入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状况。道里区根据自身环境在创建中实施了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工程及公共文化服务“明星”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通过六大工程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道里区文体局局长郭书林介绍说,道里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文化建设,为此道里区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坚持开发利用和多元投入相结合。一方面把原有其他方面的公务用房和场地改建为社区文化场所。另一方面多渠道集资,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

  自2015年道里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以来,省市文化部门拨付投入1600余万元,与省文投集团合作老中东铁路俱乐部驻场演出项目前期投入7500万元,区本级财政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0余万元,经常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1300余万元……从而实现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

  城乡路街道社区公益学院于2015年成立,是黑龙江省首家由社会组织承办的全民学习型社区公益学院。这座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设有20多项培训技能,包括残疾人的生存技能培训、妇女的创业培训、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孩子艺术类课程的培训及用文化养老的方式让失独、空巢等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等多种文化服务,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老街交际舞大赛中的选手们在“月光舞池”中翩翩起舞。

 

  同时,道里区用文化产业发展来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依托群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关东古巷、山水书城、于志学美术馆、哈尔滨音乐厅等文化项目。加快推进中国工艺美术集团龙江文化大世界、东北亚风情街、报达文化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把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面向全市,服务全省,辐射东北亚的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此推动文化产业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联姻,实现共赢。

  经过三年的努力,道里区在126个社区全部创建了社区文化活动室,全区19个街道、4个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建成社区文化广场139个,其中500平米以上103个,辟建居民文化楼道4630个,社区图书角、棋牌室258个,这些富有特色群众文化场点,成为百姓幸福的加油站,在全省率先建成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有了遍及城乡的文化实施,道里区积极开展“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即打造10个特色文化品牌、百支文化团队、千场文化活动、万名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队伍。现在的道里区拥有各类文化团队162支、2.5万余人。全区文化志愿者团队已达28支,注册的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每年开展群文活动两千场次。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团队,自编自演各类文艺节目。

 

  推动群文建设升级:用品牌打造影响力

  道里区是享誉世界的冰雪游园会、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发祥地。冰雪文化、欧陆文化、音乐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城区风韵。千人手风琴展演、千人葫芦丝大赛、百人钢琴展演、第四届“冰城杯”全国服饰、舞蹈、声乐邀请赛等众多影响中外的品牌活动在道里区不时上演。而道里区更是把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作为壮大群文队伍、提升民众素养、提高群众技能、传播文化道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运作,包括哈尔滨老会堂音乐会、老街音乐汇、千米社区合唱团、斯大林街道曲艺培训、抚顺社区民俗艺术、尚志大街红色文化、天薇社区特色楼道文化等上百个群文品牌在创建中不断涌现。

市民参观于志学美术馆。

 

道里区是“哈夏音乐会”的发祥地,众多影响中外的品牌活动在道里区不时上演。

 

  道里区的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代表哈尔滨时尚元素的一张文化名片。创建中,道里区加大力度打造欧陆风情文化品牌,发挥中央大街地理位置与文化资源优势,以“悦动老街”为主线,先后举办了“老街音乐汇”“四季公主·老街仪仗队”巡游、“西餐饮食文化节”、老街交际舞大赛等彰显老街风情特色系列时尚旅游文化活动, 全面提升了中央大街区域文化生态水平,树立了哈尔滨大气洋气媚气的国际化都市形象。

  自2015年成为国家示范区建设成员单位后,道里区加大了群文品牌的打造力度,先后推出了包括魅力道里艺术节、中央大街文化节、社区文化节、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纸偶展览、抚顺办事处京剧艺术、工农办事处秧歌展演等30多个区级品牌节庆活动,受到全区群众一致认可。现在的道里区已经构筑了区、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在内的群文品牌网络。

  在品牌的支撑下,每年开展包括各类大赛、汇演、展览、打造综艺晚会、专场演出等各类群文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演出群众15万人次、观看演出群众多达百万人次,在道里区,想活动有场所,学技能有机构,看节目出门就有。

  道里区还在打造文化交流精品品牌上做文章,助力道里区同心合唱团远赴维也纳,参加国际合唱节,以4首极具东方魅力的民族合唱作品,获得金奖。绿色文化教师合唱团、紫藤萝时装队等群文团队,坚持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充分展示了道里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良好形象。

  通过品牌建设,道里区培养了一批草根明星、打造了一批带动作用强、群众参与度高的明星团队,建设了一批影响大、功能全的明星场馆。形成了群文立体覆盖体系、文化节多元体系、网式服务体系、政企联手共建体系等四大特色品牌体系,在服务上实现了“文化在身边”常规模式,特别是众多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协会共建的社会化运作模式,为道里品牌文化建设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推特色激发新能量

  创建期内,结合道里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人文和区位特点,在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文化艺术集聚交流平台、“数字文化道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消费计划等8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以期为全省、全国探索路径,提供经验借鉴。

  郭书林表示,这“八个方面”是我们创建示范区的亮点所在、特色所在、示范所在。创建中力求在这“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切实提升道理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道里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到群文建设中,并鼓励民营企业为群文建设发挥大智慧,这种创新方式在创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道里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系列活动。

 

  2016年9月,哈尔滨市兄弟票务公司在道里文化宫成立道里区儿童剧研创基地,经过半年的运营,基地旗下小橙堡瞳年周末儿童剧场驻场演出,社会反响良好,剧场500个坐席,每场爆满。同时,基地还向道里区的孩子们发放文化惠民儿童卡,推出一定的公益场次,为少年儿童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好事。

  道里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上红社区的巧娘工作室不但让成员学会了表演技能,还学会了赚钱的技能;斯大林街道与乐器一条街成立乐器培训联盟,通过乐器经销商的设备资源对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等等。这些创新做法,为群文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市区联动、国际友好城区联动和国际艺术机构联动的“3大联动”机制的建立,为道里区传播影响力起到了助推作用,依托辖区内拥有省市众多艺术机构、高等院校艺术系科及品牌文化资源,让文化走出去,形成以音乐、绘画、歌舞等艺术交流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际城区和艺术机构长效合作、市区紧密联动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艺术集聚交流平台”。

  在建立三大联动机制的同时,深化线上与线下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实体交流活动与网络国际传播结合、官方与民间结合、高雅艺术表现与普通公众日常生活结合等5个结合, 既注重东北亚音乐、舞蹈、绘画等高雅艺术之间的交流,更注重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成果实时、同步融入日常生活、惠及普通公众,推动高雅艺术进基层、进社区,让全区群众共享艺术盛宴。

  创建中,道里区将数字建设列为重点,打造“道里数字文化云”,为全区群众提供“一站式”信息公告、场馆预约、活动组织、品牌推介等公共文化服务。 并结合区“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区文图两馆数字化建设,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道里区大力倡导多方参与群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消费计划中的全民艺术培训,原则上要求基层群众每人掌握一项艺术技能。特别是街角文艺繁荣计划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社会文化团体、文化艺术人才参与街角艺术发展,鼓励街区、商区、社区利用合适地点吸引文化艺术主体前来从事街角艺术。

  农民自办文化扶持计划鼓励农民创办文化大院、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文化书屋,支持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利用自有资源服务于周边群众,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根据实际需求给予资金、资源、辅导、培训等支持。建设老街风情带、沿江文化旅游带、道里记忆带三大文化服务带,是创建中的另一大亮点,让优秀历史文化和原生态文化活起来。

2014 年 8 月 12 日,在道里区人民广场举行的 “最大规模葫芦丝合奏”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获得成功。

 

  通过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道里区群文建设的全面繁荣。郭书林说,下一步,道里区将按照有关要求,按时、全面、高效、优质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力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指标(中部)100%达标,其中70%以上指标达到优秀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