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道里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足尖上的梦在广场延伸 发布时间:2017-07-10 16:59 来源:黑龙江画报

  崔雯霓。

  梳着干练短发的崔雯霓有一张仿佛为舞台而生的“巴掌小脸”。当她绽开笑容时,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甜。

  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文化馆的舞蹈编导老师。别看她年纪不大,但是舞龄却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从3岁开始接受舞蹈启蒙到后来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进行专业学习,崔雯霓的成长历程早就与舞蹈融为一体。

  其实,崔雯霓是个“文艺二代”,她的父母都是舞蹈工作者,而这种对舞蹈事业的炽热情感自然也在年轻的崔雯霓身上接续蔓延开来。多年与舞台为伴,天资与勤奋的结合让这个翩跹起舞的姑娘收获了许多掌声和荣誉。她的舞蹈和编导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

  大学毕业后,应父亲的“邀请”,崔雯霓放弃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投身到群文服务的事业中来,从此开启了她舞台之梦的另一个崭新的篇章,将自己的舞台之梦变成更多人的希望。

  作为馆内专业文化干部,崔雯霓的工作是为整个道里区的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文艺团体提供舞蹈专业指导。

  在辅导过的众多舞蹈队中,对崔雯霓触动最大的是一支由聋哑人组成的残疾人舞蹈队。

  “我至今记得,她们初见我时的眼神,得知我是她们的指导老师时眼神中流露出渴望。”崔雯霓说。“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几乎无法直接交流。与其他队伍相比,我们必须要经历不计其数的重复和失败,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谈起与残疾人舞蹈队一路走来的难忘经历,崔雯霓有说不完的话,由于语言和听力方面的障碍,崔雯霓在给团员进行舞蹈排演时不得不借助手语老师的帮助,将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翻译后传达给团员。

  “我就是他们的耳朵。”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的舞蹈演员“听见”音乐的节奏,崔雯霓自创了一个“摸节奏”的方法——将舞蹈的配乐用音箱放到最大音量,然后让每一个舞者将手放在音响的扬声器表面,感受音乐产生的震动,同时在心里默记。

  崔雯霓说:“我们在一起其实是一种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又互相感动的过程。”

  一次排练的间休,崔雯霓看到有些队员拿着扇子自己反复练习动作,甚至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是她们默默地戴上手套继续坚持练习,她深深地震撼了。“她们如此坚强勇敢,我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地帮助她们实现梦想呢。”崔雯霓说。

 

  崔雯霓双人舞表演。

  就这样,在她的坚持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支支精彩的舞蹈被推上舞台,她们的舞蹈作品“生的希望”更是一度在国家级舞蹈大赛中摘得金奖。舞台上,看着这些特殊的演员全身心投入地表演,她早已泪流满面。这眼泪不仅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坚强。

  当这些舞者在台上酣畅淋漓地舞蹈时,崔雯霓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自己。她的梦想正与这些顽强生活、用心舞蹈的人的梦想融为一体,向观众展示着生命的伟大与精彩。

  崔雯霓为队员做指导。

  崔雯霓独舞表演。

  在团员们眼里,崔雯霓早已不止是一个老师,尤其是对那些特殊的舞者来说,崔雯霓更像是自己的姐妹亲人。或许在她们无声的世界里,崔雯霓就是她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节奏。

  崔雯霓的一双儿女也是舞蹈团的“座上宾”,团员们对小女儿再熟悉不过,因为从怀孕之初,崔雯霓就带着她在舞蹈团训练,直到孩子出生后她干脆用婴儿车把女儿带到排练场,赶着排练的间隙给孩子喂奶,然后再继续给大家排练。小女儿如今已经三岁了,可以和爸爸、哥哥一起到排练厅外接妈妈回家了。团员们笑称,小女儿的胎教是大家帮忙做的。

  坚守,源于心底的爱。这些年,崔雯霓虽然由于腿伤不能再站上舞台,但每当看到自己指导的队伍演出成功,她总是会露出明媚的笑容。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文化馆,崔雯霓常常忍不住闭上眼睛仰面露出甜美而又温暖的笑容。

  崔雯霓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舞台梦与那些舞者的舞台梦融合在了一起,也为她明媚的笑容做了最好的注释——我们快乐,我们无悔。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