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文化

浅论新时代的乡土文化出版 发布时间:2022-06-23 10: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新时代背景下,乡土文化的出版对于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出版产业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乡土文化数据库、探索新型出版模式、拓宽出版题材和类型、数字化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共同发力,这些都是促进乡土文化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兴衰,却一直渗透着华夏子孙的文化认同,在中华大地上顽强地延续。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的出版作为中华文化积累的有效形式,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和交流传播,对中国元素走向世界,以及中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承与发展乡土文化也有新要求,对乡土文化的出版更要有新认识和新思路。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正确认识乡土文化、拓宽乡土文化出版题材、建立乡土文化数据库、开拓乡土文化数字出版形式4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正确认识中国乡土文化

  中国乡土文化是建立在乡村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积淀。乡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形态多样,比如:家祠村庙、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乡规民约、风格建筑和服饰民俗等。乡土文化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常常跟祭祀庆典和神灵崇拜牵连在一起,还时常夹杂着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等一些不良风气。作为出版社的编辑,我们传承弘扬乡土文化要有扬弃的态度,坚持辩证取舍的基本方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摒弃迷信、低俗、陋习等,将乡土文化中所包含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主体价值和合理内核”提炼出来,在乡土文化类选题的策划、书稿审读方面做好内容的甄选、把关和修改工作。

  拓宽乡土文化出版题材

  乡土文化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有关乡土文化的信息资源非常可观。为适应新时代对中华文化传播的要求,乡土文化出版的题材和类型可以不断拓宽。比如:

  (1)探讨乡土文化的新时代变迁。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展现了我国乡土文化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以动态视角来看待乡土文化。但目前此类图书较少,大多数为地方志、政策研究、农民致富、环境治理方面,以人文视角切入探讨新时代农村变化的书非常少。

  (2)探讨城市中的乡土文化寻根,以及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中打拼,他们在努力融入城市的时候,也需要乡土文化的陪伴与滋润,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沪乡记事》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叙述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上海乡村,所涉地理、风物、民俗、信仰等皆以沪郊方言记录。上海作家陈丹燕对其评价说:书中的“南汇记忆”,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的“拾珠”,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讲述了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疏离。

  (3)展现民俗与现代的结合、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如传说中的“七夕”现在俨然已成为中国新的情人节,这种对传统的“新发明”,也是值得发掘、研究和出版的。类似这些带有乡土文化气息的节日、民歌、地方戏、传统赛事等,与现代文化结合后很有创意,很受中外年轻人的喜爱,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如中华书局的《传统节日的奥妙》、《名家讲中国戏曲》(插图本)等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图书,图文并茂,既有学术底蕴,又通俗易懂,对大众读者很有吸引力。

  (4)发掘乡土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文化,如乡贤文化、信用文化等。如大象出版社的“乡贤文化丛书”,展示了乡贤们爱国爱乡、热衷乡村治理和乡村教育的事迹,体现了他们道德高尚、处事公正、治家严格、扶危济困的品格与带动作用。

  (5)积极推进乡土文化教育类和多语言译本的出版,提升乡土文化出版物的学术水平,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报工作。

  建立中国乡土文化数据库

  大数据和云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可尝试“大数据库—挖掘开发—定向出版”模式。对乡土文化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储存,建立大数据库,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和开发。出版机构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市场预测、选题策划,将大数据转化为出版生产力;对于研究人员,该数据库不仅可以提供近乎海量且全面的材料,也可提供强大的分析工具;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来说,大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更精准地做好服务。“中国乡土文化大数据库”是研究中华文化、挖掘开发文化类产品、定向推送服务、定向出版的一个基础数据库。大数据库是个逐步建立起来的过程,可借助现有资源初步建立起来,如借助《中国民俗志》、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等;大数据库又是一个动态库,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层次化、不断新陈代谢。

  开拓乡土文化数字出版形式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包括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现在,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出版中。数字化出版有很多优势,我们需要对传统出版进行创新,并与数字化出版有机结合,令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力。比如:(1)纸书+扫码观赏。如介绍民俗的图书,可以针对一些民俗录制短视频,让读者扫码欣赏,提高图书的可读性。(2)纸书+有声阅读。读者可直接扫描书中二维码,听更加详细的讲解,或引流至相关平台听取更为详细的图书介绍。(3)互动出版。如某些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出版物,可以将一些乡土服饰和建筑等的图片只画出轮廓,请读者根据提示涂色,加深对书中所介绍内容的了解。(4)混合出版。混合出版是目前美国部分小型出版社探索的一种新的数字出版形态,我们也可以借鉴其出版模式,为一些乡土文化作者提供出版平台,发掘优秀作者与优质内容。

  中国的乡土文化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朴实的物质民俗,也有丰富的精神民俗,为出版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地方色彩的中国乡土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具有突出的价值。从近几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一直是版权输出的主打品种之一。

  回归乡土文化不是简单地重返过去,乡土文化的出版也不是简单地重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界应该立足当下,认真研究乡土文化出版的内容、形式,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作者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