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隆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2020级学生,大一投稿国际会议,不久成功发表。他说,其实,初入大一的时候,自己经历了一段迷茫期,所幸,他是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而且他遇到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段文洋教授。在自己最重要的阶段,张隆源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一步步引导他成功走上了学术之路。
“初入大学,我曾给自己订了一个复杂的大学计划,但是进入大学却完全没有用,我经历了一段消沉期,没有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到大学来干什么。”张隆源成绩并不差,但却被老师发现,有时候上课不积极,甚至有点颓废情绪。他所在的联合学院党委书记迟淼了解情况后,问了张隆源周围的同学,发现他在同学中并不是“问题学生”,而且数理基础还很好。
“你很有天赋,不应该在毫无方向的迷茫中虚耗青春。”经过几次谈话,迟淼鼓励张隆源写了一篇关于光学和力学类比的“小论文”,迟淼拿着他的“小论文”给联合学院院长段文洋,让他看看这孩子到底到了什么水平。段文洋仔细阅读文章并给了张隆源详细意见,同时建议他去听研究生课程,以及数理学科强的名校慕课,开发他的学习兴趣。“你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光学习还不够,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要去琢磨科研上的实际问题。”
与段文洋的持续交流让张隆源渐渐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兴趣。他开始去了解如何进行科研工作、前沿研究在做什么。根据张隆源的特点,段文洋推荐了一本关于孤立子理论与逆散射变换的学术著作给他,“这本书有很多复杂的数学理论,说实话我都没有全看完。”段文洋说,但他依然鼓励张隆源试试,“不用被书吓倒,如果遇到问题,我们一起交流,我觉得你能行。”在老师的鼓励下,张隆源真的回去研究起来。带着书找到段文洋,并告诉他,“书我都看完了,并且我还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张隆源向段文洋汇报他的读书心得,两个人都很兴奋,段文洋为学生的进步兴奋,张隆源为分享心得兴奋。段文洋决定对他因材施教:“你回去把你这些思想好好整理一下,我找相关专业的老师听一听你的汇报。”于是张隆源花了半个多月,整理了100多页的PPT汇报稿,段文洋找来学校相关学科的多位教师一起听张隆源的分享。“我讲了一个多小时,老师们又和我讨论了一个小时,给了我很多建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张隆源觉得自己的大学旅程就像被点燃的灯火一样,一下子明亮了起来。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船舶工程学院教授赵彬彬建议他,“既然想要做水波,就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做一个理论,解一个方程上,而是把理论与数值、水池实验验证,包括实海验证这样相结合,做成一套体系性理论。”
张隆源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不只盯着数学理论看,也更关心数值分析,非解析实海观测的成果。他甚至跑到松花江边去观察波浪,“有一段时间我在研究畸形波,但是我只知道畸形波数学解长什么样子,从来就没有去在现实里见过畸形波什么样。那时候我就盯着水面看,风比较大的时候,水面剧烈运动,就能看到一个变化莫测的波浪,我终于知道这个漂亮的波浪就是我所研究的畸形波。”
在段院长和老师们的指引下,张隆源一点点打开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通往学术的大门。“其实自然现象,即使一个简单的波浪,在数学形式上,也是非常漂亮的,数学方程是带有美感的,它可以通过简洁的方程抽象地展现自然中复杂的美。如果我的工作能推进人类对大自然更进一步认识,那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的事。”
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张隆源入门很快,仅仅半年时间,还在上大一时,就作为第一作者向国际期刊《随机复杂介质中的波》投递论文《大有向扩散角表面波的2+1维非等谱Gardner系统的可积性、Lax对与孤立子相互作用》,并在大二时成功发表。
“他的论文找到了三维非线性水波传播新的解析方法,很难得。今年有一个欧洲地球科学联盟2022年会采纳,我也推荐他投了会议文章,他也在年会上作了报告。张隆源自己走上学术之路,只要提供学生适合他个人的育人环境,发现并引导好他的创新能力,在本科阶段也能培养出很多人才。”段文洋说。(记者 刘雨珊)
责任编辑: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