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献礼二十大·追逐四季的人】哈尔滨的音乐灵魂藏在他的镜头中 发布时间:2022-10-19 19:30 来源:黑龙江网

  在黑龙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热衷于通过小小的镜头记录这片土地四季轮回的变化。密林、湖泊、花田、鸟兽,还有那些平时容易被人忽略的老街、食肆、光影和人群。在他们的作品中,记录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记录着一座又一座新地标的诞生,记录着一个个新时代龙江儿女的奋斗人生。

  对于这些追逐四季的人来说,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多年来不断探索家乡之美?黑龙江有着怎样独到的魅力?

  在他们的眼中,广阔龙江天地,又当如何大有作为?

  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黑龙江网联合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推出献礼二十大特别栏目《追逐四季的人》。让我们透过摄影家的视角,走进那些“底片背后的故事”,在光影中感知龙江巨变,在镜头里体味龙江乡情绵长。

  40多年前,还在上中学的王铁男只是一名普通的音乐和摄影爱好者,当时,年幼的他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用相机记录下哈尔滨作为“音乐之城”一路走来的发展变化。时光荏苒,王铁男本人也好似一卷胶卷,刻满了回忆的底片。

  时至今日再讲起,故事鲜活依旧,时光仿佛不曾远走。

王铁男 赵刚摄

  【01 一颗种子 终于开出了花】

  1982年的夏天,王铁男记忆犹新。

  当时正值第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举办期间,整整10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演职人员,累计奉献了24台70场的精彩演出,彻底点燃了10余万冰城观众的热情。不过这其中最令王铁男感兴趣的,当属中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在哈尔滨铁路文化宫举办的室内独唱音乐会。

  “我从上中学起就喜欢古典乐,那时温可铮的门票要几块钱,对于还没工作的我来说太贵了,买不起,所以就只能趁中场休息,观众们出来乘凉的时候偷偷溜进去,蹭个下半场听。当时我还特意带了相机,虽然胶片100的感光度拍舞台照效果不是太好,但我还是坚持拍了。”

八十年代 小提琴家盛中国来哈演出

  由于父亲在农业展览馆工作,王铁男很早就接触了相机,并且跟随父亲学习了暗房冲洗技术。随着拍摄水平的不断提高,身边凡是有人结婚,或是单位举办活动都愿意找他去拍照。也正是凭借这一技之长,在结束了17年的农垦物资系统工作后,他才有机会成为一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报纸是非常神圣的,若是能在上面发表一篇小短文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因此,王铁男此前从未想过某一天自己的摄影作品也会被刊登在报纸上。

  回想起第一次发表作品的经历,王铁男直言还是很难为情的。

  “我虽然也经常读报,但对于新闻摄影该怎么拍完全没有概念。有一天我转悠到中央大街,发现当时的紫罗兰音乐厅门前在修小广场,心想这可能就是新闻吧。但碍于拍摄不熟悉的人还有些胆怯,只敢远远地拍了一张工人搬砖修广场的照片。”

  令他没想到的是,隔天报纸上真的刊登了这张照片。可就在王铁男欣喜之余,却发现单位走廊的月报栏里,自己的照片被画了一个大红圈,旁边写着“这是新闻图片么?你的图片表达了什么?”这兜头一盆冷水的犀利点评促使他开始反思,也正是由于这次经历,让他牢牢记住了新闻要靠画面说话。

  【02 他用镜头向世界介绍哈尔滨】

  都说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把工作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对于王铁男来说正是如此。本就是音乐发烧友的他,终于有机会从一场场音乐演出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记录者。

  “以前我只要去北京上海出差,一定会到当地的音像书店转一转。那时的CD一百多块钱一张,而我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每次买完都要省吃俭用一阵子,要是被爱人发现也只敢说是‘借的’。现在我偶尔做梦,还会梦到当年在小小的音像店里找唱片的情景。”

  除了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王铁男还拥有普通乐迷很难体验到的经历。

  那是2016年的夏天,国际知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首次来到哈尔滨,为乐迷奉上了两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当时,王铁男出于对古典乐的热爱,主动联系哈尔滨音乐厅,获得了跟拍大师的机会。演出结束后,大师曾感慨于哈尔滨乐迷的热情和音乐厅音色效果的出众,称有机会一定要带着以色列爱乐乐团来哈演出。时隔一年,祖宾·梅塔果然兑现了承诺再度来哈,这一次,王铁男不仅拍摄了常规的音乐会画面,还作为唯一的摄影师全程记录了大师参观犹太人墓地和东北虎林园的过程,并将影像刻录成碟送给他。

祖宾·梅塔

祖宾·梅塔夫妇参观东北虎林园

  王铁男还有更高光的时刻,他的照片还曾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

  彼时,第一届哈尔滨音乐比赛刚刚落下帷幕,王铁男为获奖选手拍摄了数百张照片。赛后,赛事秘书长、担任过多项国际音乐比赛艺术顾问的Peter Grote对照片进行遴选并推送给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进行滚动播出,他拍摄的多张照片被选用。

王铁男与第一届哈尔滨音乐比赛评委、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娜娃合影

哈尔滨音乐厅管风琴首秀

  从业二十余载,王铁男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太多哈尔滨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例如,拍摄国内第一台从意大利进口的管风琴在哈尔滨音乐厅的首秀演出;全程跟拍三大男高音之一何塞·卡雷拉斯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的新年独唱音乐会;在著名华裔音乐指挥家焦飞虎被聘用为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指挥期间,随剧院的交响乐团去俄罗斯演出等。

  在他看来,自己能有机会与这些世界级音乐大师近距离接触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自己能有机会成为哈尔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名小小的记录者,能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照片认识哈尔滨,了解哈尔滨,甚至想再次来到哈尔滨。

  【03 捕捉那千分之一秒的震撼】

  对王铁男而言,捕捉“动态瞬间爆发出的刺激感”,是其自始至终的追求。在他的镜头下,哪怕是一场演出也能被拍得“生机勃勃”。

  芭蕾舞者轻盈的身姿,大提琴家如痴如醉的神情,亦或是指挥家张弛有度、流畅大气的演绎,无不令人能感受到“生”的力量。

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芭蕾舞剧《天鹅湖》

  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音乐之城”,哈尔滨曾诞生过全国第一所音乐学校、第一支交响乐团,多个与音乐有关的“第一”都被写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其实,除了那些高规格、国际化的文艺演出以外,城市的音乐灵魂更藏在哈尔滨街头巷尾每一个平凡人的心中。

  “我非常喜欢那些很接地气的街头音乐活动,比如中央大街的阳台音乐会、斯大林公园里的老年音乐团体,或者儿童公园里的合唱团。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是能让观众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有时周围的人甚至可以跟着一起跳舞。印象很深的还有文昌桥下的军乐团,以前一到夏天,每周二四六他们都会举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演出,同周围的观众一起合唱耳熟能详的歌曲,很多人甚至会从其他地方慕名而来,所以说,在我看来哈尔滨的音乐氛围是很浓厚的。”

  他是站在镜头背后的人,是旁观和记录的人,更是身处其中的人,但他从未想过让大众知道自己。

  他说,“只要照片能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看见,我就满足了。”

  这些年来,王铁男早已经数不清自己按下过多少次快门键。

  从黑白胶片到高清数码,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到国际大咖云集的哈尔滨音乐比赛,一路走来,他用镜头记录下了哈尔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音乐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透过他的照片,能感受到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还有作为音乐爱好者所投射出的热情。

  今年王铁男刚好60岁,也正式迎来了自己的退休生活。终于闲下来的他,平日里除了听音乐、写书法,还开始思考如何在摄影方面更加精进一步。

  “最近我开始尝试拍静物了,我觉得要是能把静物拍‘活’了,那才是摄影的最高境界。”王铁男说。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