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我们的幸福新生活】省人大代表于波:构建黑龙江省专科危重症区域协同救治平台 发布时间: 2023-01-13 15:15 来源:黑龙江网

  “报告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希望,有准备,非常务实,符合龙江实际。”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于波也同样带来了立足于重症、危重症救治实际的建议:提议构建黑龙江省专科危重症区域协同救治平台,辐射及帮扶下级医院ICU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统筹管理资源共享。

  对于于波所在的医大二院心内科而言,去年的一年是紧张又忙碌的一年。于波说,我们一边防疫,一边救治病人,压力还是比较大,但在救治危重症方面也做足了准备,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血滤机的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操作。“去年一年我们做了300多例,目前是全国单中心最多的单位,为我们这次迎战新冠疫情高峰,及时救治危重症病人起到了支撑作用。”

  于波表示,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将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这对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重症医学救治也面临挑战。“疫情期间,医大二院能够将心血管危重症迅速转变为呼吸危重症,但这远远不够,需要呼吁建立专科危重症中心,并且中心具备辐射和带动能力。”

  对此,于波建议:“扩容”三级医院专科ICU资源。扩容专科ICU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专科资源,其价值不仅在于救治专科危重症,还在于快速识别和防范高危重症发生,能够减少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转变为普通ICU的功能。在稳定三级医院综合ICU规模,保证有效救治危重患者前提下,扩容专科ICU,让两者成为有益的补充以及共同发展的动力。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综合ICU“增能”。可以发挥黑龙江省医联体模式的积极作用,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目标为指导,明确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确保二级医院按标准建设和改造现有的重症监护单元,符合条件的要保证综合ICU建设的数量;由三级医疗机构提供重症知识培训、技术支撑和示范指导;落实早期识别预警体系建立,提升基层医生对危重症的甄别能力,同时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保证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此外,需要打造黑龙江省危重症区域协同救治平台。分散于各处的ICU资源、设备及其所必需的医护技术人员,“平时”缺乏系统规划与整合协调,无法做到健康、集约、有序发展,“战时”缺乏统一调配,而且会由于季节、疾病构成变化、突发事件等因素而影响其利用效率。因此,急需打造黑龙江省危重症区域协同救治平台,在“平时”,可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或专科协作网络等模式提升三级医疗机构的辐射带动能力,特殊“战时”,黑龙江省专科危重症区域协同救治平台就能够发挥牵头作用,通过区域范围内建立的重症防治网络实现统一指挥调配,迅速统筹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危重症救治力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增强区域整体危重症救治水平。(记者 徐楠)

责任编辑:杨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