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衣、食、住、行”,“衣”在首位,可见,自古以来穿着在人们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远古时期以树叶蔽体而慢慢发展至今,衣服已经不只是有其实用性这一种功能,而是集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统一。泱泱华夏五千年,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汉服”作为中国古代服饰的代表之一,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春秋左传·正义》中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夏”有高雅和广大的意思,“华”指服饰华美。可以看出,服饰的样式已经对当时的社会及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打开曹喆的《汉服》,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历史长河里,书中一幅幅绘有汉服及其配饰的图片,让人不由得惊叹汉服的华美和古人的巧思,衣袂飘飘婀娜动人、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书中从汉服的起源、历史到样式、面料、配饰及穿法曹喆都做了系统地阐述,让读者知道汉服在当时的社会中不仅是具美观性与实用性,还具有礼仪和等级区分的属性。《礼记》中说:“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孔子认为,衣服穿在身上却不知道相关的礼仪和工艺,那就是无知。汉服的形式多样,工艺复杂,在用途和等级分类上都有严格的划分。时代演变过程中,汉服能够表现出各时期纺织技术、审美意识、生活习俗、阶级等级状态,它是时代的发展特征,是朝代的文化符号。
如今,汉服已享誉国内外,设计师们也将汉服的纹样、款式糅进自己的创作思想中。如中式刺绣纹样以及之前颇受争议的“马面裙”等等,均受到国外设计师的青睐。当下也掀起了一股“汉服热”,愈来愈多的人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对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多表现一种生活态度,其形式大于内容,古代汉服所承载的身份、伦理等属性基本消失,但现代汉服仍不乏对古代汉服美的传承。当下,汉服爱好者们正努力将这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着装,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拥有几千年优秀文化的国度。
《汉服》这本书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静心品味华夏衣冠之神韵,见证中华文脉那历久弥新之芬芳……
(滕文静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古籍辞书编辑室编辑 副编审)
责任编辑:杨阳斯羽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