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错别字和病句是图书稿件内容常见的质量差错。在图书编校过程中,编辑人员不仅要善于找出政治性差错和知识性差错,还要正确掌握、辨别汉字的正确用法,熟练运用病句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以确保及时消灭图书差错,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关键词:编辑加工;编校质量;错别字;病句分析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在出版质检过程中,一些图书因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一以上被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不仅损害出版社的名誉,也造成图书出版资源的损失。本文试图对编辑加工与图书校对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差错——错别字和病句进行分析,与出版编辑人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一、错别字的分析和修改
(一)错字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错字,一般是指把字的笔画写多了或写少了,笔画结构不合标准,不成其为字。形形色色的错字,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多笔画。如: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②缺笔画。如将“璧”字的下半部分写成了“王”,将“臭”字的下半部分写成了“大”。③笔画写错。如将“贯”字的上半部分写成了“母”,将“切”字的左半部分写成了“土”。④不规范的简化字和生造字。如将“停”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丁”,将“菜”字的下半部分写成了“才”。⑤多加部首偏旁。如“俘虏”的“虏”左边加了单人旁。⑥偏旁写错。如将“狭隘”的“隘”字的左半部分写成了“犭”,将“螺钉”字的“螺”的左半部分写成了“钅”。错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汉字笔画本身结构比较复杂、汉字形体结构近似、受相近偏旁部件影响而错写偏旁部件、对字的本意缺乏了解以及计算机排版差错等等。
(二)别字的种类及形成原因
别字,是指在写甲字时,误把乙字当作甲字。乙字本身笔画结构是正确的,仍是个字,只是另外一个字,被张冠李戴了,一般称乙字为别字。别字的产生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①两个字的字形相似。如将“末”写成了“未”,将“人”写成了“入”。②两个字的字音相同或相似。如将“信息披露”写成了“信息披漏”,将“提纲”写成了“题纲”。③两个字的字音、字形都比较相同或相似。如将“寥寥无几”写成“廖廖无几”,将“缮写”写成了“膳写”。④两个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字义相近。如将“一只船”写成了“一支船”,将“订计划”写成“定计划”。⑤两个字的字义相近。如将“东奔西闯”写成“东奔西撞”。⑥两个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字义相近。如将“请帖”写成“请贴”,将“黏性”写成“粘性”。
(三)错别字辨析与修改实例
误例:桥梁被洪水冲圯(应为“圮”),交通断绝。
辨析:“圮”“圯”因形近致误。圮(pǐ)本义是毁坏,例如:颓圮、倾圮。圯(yí)本义是桥,例如:圯上。“圮”“圯”均为形声字,义符相同,为“土”,声符分别为“己”“巳”,极为相似,应注意二者的差别,从不同字义加以区别。此外,列举、总结一些编校工作中常见的错别字(括号内为正确的字)以供编辑参考:
百练(炼)成钢、五彩斑澜(斓)、变本加利(厉)、风糜(靡)、幕(募)捐、撕(厮)打、再接再励(厉)、呕(怄)气、毗临(邻)、娘两(俩)、炼(练)习、彬彬有理(礼)、脉胳(络)、赌赙(博)、欧(殴)打、雕彻(砌)、一尘不柒(染)、开消(销)、募(蓦)然、恢(诙)谐、兵慌(荒)马乱、冷不妨(防)、罢绌(黜)百家、别出心才(裁)、能言善变(辩)、英雄倍(辈)出、裨(稗)官野史、暗(黯)然泪下、黯(暗)无天日、和霭(蔼)可亲、哎(唉)声叹气、狡狤(黠)、脬(浮)肿、鞭鞑(挞)、油头猾(滑)脑、标柄(彪炳)千古、半途而费(废)、涣(焕)然一新、变换(幻)莫测、疏峻(浚)、病入膏盲(肓)、肖象(像)、造(肇)事者、渲(宣)泄、更叠(迭)、不径(胫)而走。
二、病句的分析和修改
常见的病句种类主要有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语序混乱、归类不当、搭配不当、成分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下面试对部分病句种类进行分析和修改。
(一)成分残缺
1. 主语残缺
例如:“从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一个新观点”一句中,主语因介词结构掩盖而残缺了。应改为:这篇文章阐述了一个新观点。
2. 谓语残缺
例如:“全体员工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企业形成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一句中,主语“全体员工”后无谓语承接,而后却已换成另外一个话题(主语)了。应改为: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企业形成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 宾语残缺
例如:“虽然下班很晚,但他还是抓紧和儿子交流思想和感情”一句中“抓紧”后面缺少宾语,应改为:虽然下班很晚,但他还是抓紧时间和儿子交流思想和感情。
(二)用词不当
1.词性误用
(1)名词的误用。例如:“这个位于东北边陲的小镇,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一句中,名词“缩影”误用为动词。此句可改为:这个位于东北边陲的小镇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2)动词的误用。例如:“做了错事的孩子,眼里挂满了泪珠,脸上绽出深深的道歉”一句中,动词“道歉”误用为名词,应改为“歉意”。
(3)形容词的误用。例如:“领导干部交友一定要谨慎,要纯净朋友圈”一句中,形容词“纯净”误用为动词,应改为“净化”。
(4)副词的误用。例如:“事情来得太忽然,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一句中,“忽然”不能作谓语,应改为“突然”。
2.词义误用
例如:“客体的信息内容,经过主体的适应、同化、意念、编码、转译、重构后被结构化”一句中,“意念”是指念头、想法,本句强调一种对信息的领会,应将“意念”改为“意会”。
(三)语序混乱
1.词序不当。例如:“爸爸长得和儿子很像”一句中词序不当,应改为:儿子和爸爸长得很像。
2.主客体颠倒。例如:“这场电影对我特别感兴趣”一句中,主体“我”与客体“这场电影”当换位句意才通。
3.成分顺序不当。例如“我国大豆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自足”一句中,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国生产的大豆,长期不能自给自足。
4.分句位置不当。例如“满招损,谦受益,否则就会一落千丈,停滞不前”一句中,“停滞不前”应先于“一落千丈”,二者应调换位置。
(四)归类不当
例如:“北平、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工人、学生、青年纷纷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发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实行武装抗日”一句中,“工人”“学生”是按职业来划分的,“青年”是按年龄划分的,可将“青年”一词删除。
(五)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这位服装设计师出色的工作和独特的设计,已被某服装企业采用并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一句中,“工作”不能被“采用”,可改为“这位服装设计师工作出色,他的独特设计已被某服装企业采用并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几代人终其一生都在辛苦耕耘和守护,终于实现了技术超越,在星空中锻造出一张不会迷失的‘路网’”一句中,“锻造”和“路网”不搭配,可将“锻造”改为“编织”。
3.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保洁员把办公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打扫”不能和“整齐”搭配,可将“打扫”改为“收拾”。
4.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始终相信,中国的知识产权一定会成为发达国家”一句中,“知识产权”与“发达国家”不匹配。此句可改为:“我始终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知识产权强国”。
5.肯定与否定前后不一致。例如:“粮食是否丰收,取决于阳光、土壤和水分”一句中,“是否”是两面性的,“阳光、土壤和水分”是一面性的,搭配不当。此句可修改为“粮食是否丰收,取决于阳光、水分是否充足,土壤是否肥沃”。
(六)成分赘余
1.主语赘余。例如:“莎莉文小姐为了教我数数,她便用线穿上珠子”一句中,前边有了主语“莎莉文小姐”,后句中的主语“她”赘余,应删除。
2.谓语赘余。例如:“软体动物如何进行造壳?这是一个问题”一句中,谓语“进行”赘余,应删除。
3.宾语赘余。例如:“今年暑假,我来到新疆喀什的地方游玩”一句中,宾语“的地方”多余,应删除。
4.附加语赘余。(1)定语赘余。例如:“娱乐圈有许多潜在的潜规则”一句中,定语“潜在的”赘余,应删除。(2)状语赘余。例如:“他们拾金不昧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的”一句中,状语“向他们”赘余,应删除。(3)补语赘余。例如:“为使文字更加精炼,不得不略加删改一点”一句中,补语“一点”赘余,应删除。
5.助词赘余。例如:“这个经验值得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一句中,助词“的”赘余,应删除。
6.虚词赘余。例如:“高空抛物行为遭到全社会所一致谴责”一句中,虚词“所”赘余,应删除。
三、减少图书常见性差错的建议
(一)完善质检制度。质量对于图书出版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有效的图书质检制度是确保图书内容质量不出问题的关键。出版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图书质检制度,压紧压实内容质量把关责任,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和图书审读等基本出版制度,确保出版质量。优化图书编校质检体系和质检流程,加强对出版物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发行、服务的全方位质量监督,即把印前、印后两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层层落实,逐级把关。要突出工作的协调性与合作性,形成出版工作合力,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的审稿环境。
(二)扛起主体责任。责任编辑质量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够、对书稿的编辑加工较为粗放、标准化意识薄弱等,是导致图书内容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因此,编辑人员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到质检编校质量的重要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编校工作,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从选题策划到印刷发行的全流程,将书稿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促进图书品质、品位、品相全面提升。
(三)坚持常学常新。编辑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学习的工作,不仅要对出版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对编辑工作中所涉及某一内容领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胜任。此外,编辑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以更好地胜任消灭内容差错、对内容进行润饰提高和规范统一的工作任务。因此,编辑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培养政治敏感度,重点关注内容的时效性,避免引用过时的法律、条例、政治术语,与时俱进,勤查善问,积累错例,全方位提升编校能力和编校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出版单位良好的质量文化建设是提高稿件编校质量的重要前提。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应高度重视图书质量文化建设,将图书质量作为出版单位发展的生命线,把质量意识渗透到全体编辑人员的血液之中,形成上下重质量、抓质量的良好氛围。良好的质量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增强全员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要将质量管理作为对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图书编校质量与编辑人员绩效收入和评优晋级挂钩,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对质量建设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图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涌泉.图书质检中常见编校差错浅析[J].科技资讯,2016(2).
2.王婧雯.病句修改专项训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21(6).
3. 杜维东,杜悦.错别字辨析小词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
(作者: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李玉洋)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