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0日报道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4日发表题为《动物为何如此色彩斑斓?》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从蓝、黄、红三色的山魈到体色像扎染的七彩变色龙,大自然拥有众多美丽且生机勃勃的动物。
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么多颜色?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它们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且出人意料。以山魈为例,其口鼻部分之所以呈鲜艳的蓝色,是因为精细排列的胶原纤维会反射光线。而变色龙是在纳米晶体的帮助下,才拥有了不断变化的彩虹色皮肤。
这些动物中有许多可以提供线索,能帮助解答它们怎么进化出如此色彩斑斓的外观这一问题。2022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地球上所有色彩鲜艳的脊椎动物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阵营。
夜行动物后代的颜色可以向捕食者发出信息:它们有毒,不是餐食的好选择——这一现象被称为警戒态。这与它们的夜行史相吻合,因为在这些动物白天睡觉且容易受到攻击时,鲜艳的颜色会帮助它们吓走寻找机会的捕食者。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昼行动物后代(比如一些鸟类)一般把颜色当成吸引配偶的一种方式。
颜色在求偶仪式中十分重要,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鸟类会进行这种令人惊叹的展示活动。以威氏极乐鸟为例,它的羽毛呈红色、蓝色和黄色,鲜艳到哪怕它们站在昏暗的森林地面上都会被看到。当被雌性注意到时,这种鸟会亮出自己的王牌——将翠绿色羽毛展开呈扇形,以便打动求偶对象。
还有仙靓唐纳雀,这种鸟身上近乎滑稽地覆盖着鲜艳的蓝绿色、红色、橙色和藏青色斑点。印度克雷亚大学生物科学副教授维诺德·萨拉纳森说:“它看上去像动画片里的鸟,像一个填充玩具。”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种鸟荧光绿色的头顶部分。萨拉纳森及其同事发现,那里的羽毛形成了一种有序的晶状结构,能够反射光线以产生这种鲜艳的颜色。
颜色的数量也可能是受物种多样性推动。萨拉纳森说:“颜色、更确切地说颜色模式的一个作用是,把一个物种同另一个物种区分开来。因为如果雄性或雌性与错误的物种交配,就会失去一次机会。”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昆虫家族的颜色如此之多。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有超过100万种。
工程学在微观层面的成功使颜色的多样性成为可能。萨拉纳森说:“其实有两种方式:要么通过色素,要么通过纳米结构。有时是两种方式结合。”
色素分子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余波长的光以产生特定的颜色。萨拉纳森说,纳米结构增强了某些波长光的反射以产生颜色。这些纳米结构的形态、大小和排列各不相同,产生了近乎无穷的可能性。比如,以重复方式排列的晶状纳米结构会产生经常装饰甲虫和蝴蝶翅膀的彩虹色。萨拉纳森说,鸟类则经常将色素与纳米结构相结合,来产生超饱和的绿色、蓝绿色和红色。
萨拉纳森说,了解动物如何产生颜色,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加复杂的材料,包括电视机和手机的屏幕。
动物王国提供了无限的灵感。萨拉纳森说:“所有我们设想可以构建的东西,大自然在数百万年前就做出来了,而且用的是我们甚至尚未了解的最基础的材料。”
责任编辑:石启立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