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黑土地遍地金黄,丰收在望。
在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的农机具停放中心,一台台检修保养完毕的收获机车整装待发,机车手们正在进行技术培训,正摩拳擦掌准备为分公司即将迎来的农业“二十连丰”躬身奋战。
去年,北安分公司536.7万亩耕地实现粮食总产35.9亿斤,为周边村屯全程托管地的耕地实现大豆亩增产100斤,玉米亩增产200斤,为国家增产粮食1.72亿斤。
秋收作业
据技术人员测算,今年这组数字有望实现新的突破。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北安分公司在土地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粮上做出的不懈努力,更体现了这里始终弘扬和传承北大荒精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
科技夏管
精神激励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人无精神不立。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三代北大荒人在黑土地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北大荒集团的一部分,北大荒精神一直是北安分公司人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从1947年周光亚创建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农场,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再到2021年探索新型“统分结合”农业经营服务模式——北安模式,北大荒精神一直激励着几代北安分公司人,始终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过程中奋力突围,发挥着先锋队、领头羊的作用。
“种植户们注意啦!我现在在大豆地里,台风对作物没啥影响,大家放心吧。”推进“北安模式”后,孙淑英被民主推荐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与两名监管员一道代替300多名种植户管理10000多亩耕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田保姆”,夏季的一场台风过后,她第一时间向种植户“汇报”作物生长情况。
“有了‘北安模式’,现在种植户种地省心省事还划算。”孙淑英介绍说,“北安模式”是让种地更专业、更简单的新型“统分结合”经营服务模式。在北安分公司,生资统购,价格便宜、质量有保障;粮食统一销售,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田间管理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常年提供专业化服务。种植户组建规模家庭农场后,3个人就能管理1万多亩耕地,闲下来的种植户从事二三产业,每人每年还有3-5万元不等的收入。
“‘北安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协调统一。”分公司党委书记李炳刚自豪地说,“北安模式”内容主要体现在各项工作的标准,明确主体的地位和职责,规范了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突出了平台赋能,发挥了监督体系的作用,更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大豆收获
精神赋能 打破种子“芯片”困局
在北安分公司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群大学生正在参观荣誉室,一块在1990年由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大豆高产奖“景泰蓝杯”奖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据讲解人员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流传着“春播一粒种、秋收两个豆”的说法,大豆平均亩产只有21.7公斤。
“为了选育出能够适应高寒地区的大豆种子,分公司的大豆育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陆弟顽强地与身体病痛作斗争,还经历了父亲病逝不能尽孝、儿子夭折不在身边的痛苦,最终繁育出的大豆种子,让大兴安岭地区彻底告别了高寒地区大豆不能高产的历史。”讲解员讲述着几代北安分公司的农业科研人员发扬北大荒精神,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创新,致力于打破种子困局的感人故事。
进入新时代,北安分公司的科研人员仍然在种子繁育和新品种试种上,不断发力。
赵光农场利用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与北大荒垦丰种业开展大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发展合作模式,打造垦区大豆良种“基地+种业公司”合作经营示范点,辐射带动建设、红星、龙镇、五大连池农场及周边乡镇形成区域种子繁育基地。繁育适合黑龙江省三、四、五积温带种植的大豆良种1.6万吨,成为本地区16万亩耕地的“种子田”,还远销吉林、内蒙古等地。
各农场也把标准粮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农机补贴、高产创建、新技术推广等农业大项目重点向基地倾斜,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如今,北安分公司大豆平均单产能达到195公斤、最高单产293公斤,单产、品质都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平均产量,科技创新为大豆产业发展注入了“芯”动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习传承北大荒精神
精神锻造 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正值备战秋收的关键时期。北安市金土地现代农机合作社内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农机改装培训班,来自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科技服务中心的农机专家正一边操作,一边讲授收获机车集成改装技术的原理。
“按照技术参数改装后,经过验收、符合作业标准的机车可以进入垦区作业。”合作社社长马云龙说,依托“垦地共建融合发展”数字农服平台,北安市周边多个乡镇的农用机车纳入了北大荒北安分公司农业调度指挥中心管理,实现了农村和农垦的农用机车统一保养检修、统一改装,统一管控、统一线上统筹调度使用。
分公司史志办主任付维秋一边翻阅史志资料,一边介绍说,北安分公司很早就支援农村农业,为农民做出示范。赵光农场从建场到1962年,为附近农民代耕土地78万亩,代培拖拉机手800多名。同时还为四川、海南岛等地培训过拖拉机手,支援过湖北、河南,辽宁、海南岛等地农业生产。
学习传承北大荒精神
来到新时代的今天,北安分公司坚决扛起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与周边市县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农机、农技培训成为深入推进场镇共建、垦地融合、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一项合作内容,15个农场除了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免费提供给农村合作社使用外,还定期组织科技培训班,将分公司围绕主栽作物、生产环节总结提炼出一整套作物种植技术标准无偿传授给农户,“手把手”教会村民如何科学种地,与赵光镇、龙镇、五大连池市、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等地合力打造国家级、省级大豆“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和各类示范园区或示范基地,持续强化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培育农民3500余人次,在农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农技专家队伍。2022年,垦地共建的耕地,粮食增产达到8%,用实际行动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随着垦地合作的半径越扩越大,北安分公司正用北大荒精神锻造一支有勇气、有智慧、有实力的“铁军”,让新时代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乡村振兴的和美新画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铺展。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杨柳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