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龙江

党建引领 促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发布时间:2024-04-23 19:49 来源:黑龙江网

  近年来,逊克县干岔子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多措并举,盘活村集体资源,拓宽村级发展思路。突出党建引领,围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以“支部+”的模式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通过“一村一品”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种好“沙地果”铺出“致富路”。干岔子乡柞树岗村独特的沙土地有着种植西瓜、发展山药产业的先天优势,村党支部立足土地优势,以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年轻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领办成立合作社,聚焦山药、西瓜产业集中发力,坚持“党建+”示范引领,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种植的山药、西瓜产品销往县内外多地,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探索山药精深加工,注册山药商标,研发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等系列产品,逐步实现“村内有产业、集体能收益、村民增收入”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

  “粮香”到“酒香”“酿”出好生活。干岔子乡河东村临水而居,土壤肥沃,水质极佳,为酿造玉米和高粱酒提供了优质水源。河东村过去主要的收益是种植农作物,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河东村结合本村实际和市场调研,投入30万元建成酒坊,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源泉。酒坊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入股、合作社种植高粱方式,实现企业盈利、村集体有收益、农户有增收点的目标。同时,河东村全村肉牛养殖千余头,建设酒坊后,村集体收购农户的高粱用作原料,再将酒糟低价卖给养殖户作饲料,牛粪为农业生产提供农家肥,提升土地肥力。至此,河东村通过破链沿链,形成了一套“肥—粮—酒—牛,牛—肥—粮—酒”的产业循环产业链条,推动村高粱酒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舌尖美食”走好富民之路。干岔子乡明星村是朝鲜族少数民族村,有朝鲜族46户108人,朝鲜族生活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党支部抓住朝鲜族这个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民族专项资金并依托集体经济收入,主动发展朝鲜族餐饮,采用“党支部+农户”互进互赢模式,树立明星村朝鲜族品牌,建成朝鲜族饭店并投入运营,同步建设朝鲜族风味加工厂,日加工辣白菜等咸菜150斤左右,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白菜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共同描绘出明星村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肉牛产业让村民“牛起来”。持续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力”,牢牢坚持“农业富民”目标不动摇,以河西村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胜利村鑫升养牛专业合作社、兴隆村丰源养牛合作社为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各村共同参与,鼓励部分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全乡村“两委”干部参与养殖达到50人,占全乡村“两委”班子成员的85%以上,通过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全乡肉牛存栏达到6000头以上,实现了人均“一头牛”。

  中草药产业撑起“钱袋子”。干岔子乡东升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推进中草药产业发展,不断扩大菜园种植中草药面积和种类,通过党员带头、能人带动模式,发展了许多白芍、苍术、关防风、白鲜皮等种植户,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全村中草药产业收益可观。目前全村中草药种植面积约为340亩,采用“党支部+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挖掘“一村一品”发展潜力,致力打造中草药品牌,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

  经济硕果反哺文化建设。干岔子乡干岔子村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充分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切实为民解忧办实事,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干岔子村投入村集体经济10万元打造村级广场,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进行美化绿化,同时搭建图书室、党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场所,以创建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打造文明乡风新阵地。

  一条331公路贯穿乡域,一个个产业孕育着希望。通过党建引领,逊克县干岔子乡实现“村村有产业、年年有收入”,点燃了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红色引擎”。随着白玉山药、高粱酒、鲜族小菜等特色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村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建设有了经济保障,逊克县干岔子乡正逐渐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宜居宜业有乡愁的逊克西大门”目标一步步前进。

责任编辑:戴瑞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