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健康

老年人“耳背”莫忽视 发布时间:2024-05-14 17:51 来源:光明日报

  听力好坏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听力障碍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可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非常关键。

  “耳背”是一种高发慢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高志强介绍,最常见的老年性耳聋,其特征是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主要表现有:需要讲话的人大声重复,难以区分高音,在嘈杂环境中难以理解对话,听男性比听女性说话的声音更容易一些。此外,会感觉某些声音太吵并产生烦躁的情绪,还常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的症状。

  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与增龄是否有直接的关系?”老年听力损失,一般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听力下降。”高志强说。

  “增龄是最主要内因,会导致听觉器官老化、内耳毛细胞逐渐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高志强介绍说,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发病率在20~29岁时为3%,60~69岁为49%,超过85岁时高达80%。很多外在因素也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持续暴露在嘈杂环境中,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等。

  很多人觉得人老了耳背很正常,殊不知,听力下降不仅会导致老年出现交流障碍,还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需要全社会给予足够重视。

  那么,听力下降会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影响?在高志强看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言语沟通不畅。老年人听力下降早期主要表现是听不清,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困难。当听力下降严重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导致老人因沟通不畅主动减少社交。二是心理问题增多。听力下降后,老年人逐渐会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研究发现,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异常。而且,随着听力下降加重,老年人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导致衰老加速、生活质量下降。三是引发老年痴呆。多项研究表明,听力下降后,不加干预会增加老年认知障碍风险。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患有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的人,患痴呆的速度会加快30%~40%。最近一项针对美国大量人群的研究得出结论,听力损失每10分贝,认知减退率就会增加。反之,通过改善耳聋,可以降低8.2%的痴呆风险。四是避险能力下降。听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研究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中有20%伴有平衡障碍。由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音,如交通鸣笛、火警、周围人提醒等的感知能力下降,他们对危险警告信号的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这些都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预防听力下降,需要做什么?人的听力能力很像空气,很重要但也经常容易被忽略。当它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科学用耳的意识,保护听力,提早预防。”高志强告诉记者,首先应注意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其次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比如不长时间使用耳机。

  对于老年人来说,树立信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保持膳食均衡和良好的心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定期的听力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千万不要不管不问,让“耳背”毁了我们本该平静安逸的老年生活。

责任编辑:张佳丽

审核: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