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哈尔滨阿城区:黑木耳种出好“钱”景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05-16 14:44 来源:黑龙江网

  黑龙江网讯(孙孟 记者 王忠岩)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街道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形成了一片木耳致富一方的好局面,小小黑木耳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制胜“法宝”。

交界街道沙河村达强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给菌袋分床

  提到“交界黑木耳”,人们马上会想到沙河村党支部书记项国忠。他盯准了家乡天然的地理环境,带领村民发展木耳产业。2011年,项国忠牵头在沙河村成立了达强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互助型生产方式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种植加工销售,沙河村木耳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沙河村黑木耳注册了“哈黑枫”商标,并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

  伴着明媚的阳光,项国忠和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黑木耳种植基地忙碌着,趁着天气晴好,大家抢抓农时,尽快将50万个菌袋进行分床,一排排菌袋被整齐地摆放在田间地头,横向成排,纵向成行,静待着六月朵朵木耳的尽情“绽放”。

  项国忠说:“根据天气情况,预计今年的黑木耳会比去年早收半个多月,这就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提前采摘的木耳能卖个好价钱,价格有时能高出一倍多。”

  沙河村,四季分明、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85%,山泉水汇集成小溪穿境而过,河水四季流淌,被村民称为“小沙河”。温润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交界黑木耳”较高的品质。沙河村主要种植地摆木耳,耳厚且黑,品相好、口感佳,用项国忠的话说,交界的木耳好吃,是因为这里种植木耳的方式特别“接地气”。

  “交界木耳”的产出必须经过高温灭菌、菌包灌装打孔、加入菌棒、地摆分床、看护浇水、采摘晾晒、装袋入库等过程。“要保证出耳的高质量,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样长出的木耳不易生虫,还不用喷洒农药,保证了木耳品质的纯净和原生态,这也是交界黑木耳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合作社社员项田说。

黑木耳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每年6月中旬,木耳开始进入采摘期,这是合作社最忙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到基地来打工,日结工资。木耳虽小,却能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村民端稳了增收致富的饭碗。“今年合作社共种植50万袋木耳,每袋能出干木耳1两2左右,9月份上下,我们还能收一茬秋木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秋木耳的价格更高,这样每家收入保守估计也有十多万元。”项国忠说。

  近年来,阿城区交界街道立足资源禀赋,把发展黑木耳等农特产业作为强街之本,2023年,交界街道协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将沙河村原有燃煤型锅炉升级为电磁节能环保型锅炉3台套,购置半自动化打袋窝口一体机3台、筛料机3台、开口机3台、烘干机1台、包装机1台,新建砖混加工车间150平方米,每天可加工木耳15000袋。看着崭新的机器,农户们喜上眉梢,设备的更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沙河村实现增产扩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带动更多农户搭上木耳产业发展的“快车”,交界街道沙河村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农户参与,村党支部书记项国忠及村“两委”成员带头边学边干,多次前往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通过街道组织的农业培训掌握了相关种植技术,在多年的实践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引导更多农户发展木耳产业。

  沙河村的村民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让“藏在山中人未识”的交界黑木耳走向省内外市场。以前,一到收获期,木耳“经纪人”就来村里收货了,但是给的价格普遍偏低。从2021年开始,村民开始尝试在网上宣传销售木耳,反响很好,木耳的价格是之前卖给木耳“经纪人”的好几倍。“我和村民商量过了,今年打算调整传统销售模式,增加网上销售的数量,实现经济有效增长。”项国忠干劲十足地说道。

哈尔滨市阿城区沙河村黑木耳产品

  交界街道沙河村种植黑木耳经过了22年的发展历程,行走在沙河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木耳菌袋。现如今,这项朝阳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项国忠告诉记者,“木耳产业是我们奔向小康生活的致富途径,我们对发展木耳产业特别有信心。”

  交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司春雷表示,下一步,交界街道将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擦亮产品品牌,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向效益提升转变,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交界新画卷。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