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法国)的《窄门》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最近几年这部作品突然流行了起来,在去年更是据说创下了日销3500本的佳绩。喜欢的作品受到市场欢迎总是件好事。但互联网上关于本书的讨论,往往停留在对杰罗姆和阿丽莎两人“爱情”的赞叹,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关于悲剧美学的论调。后者令我不禁愕然,因为按照纪德本人的说法,他的作品除了《人间食粮》都是讽刺小说。
19世纪末的法国,一个少年撞见大自己两岁的表姐因为母亲出轨而伤心落泪,年幼的他暗自发誓,要用一生守护她。这既是《窄门》故事的起点,也是纪德和他妻子故事的起点。
当一个少年发誓要终其一生爱一个人时,我们无须怀疑,至少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是真诚的。《窄门》的故事中,主人公杰罗姆把全部身心投入对表姐阿莉莎的爱当中,可以说从那时候起,他便把阿莉莎写进了自己人生。在这个剧本里,两人同进同退、长相厮守。幸运的是阿莉莎同样爱着他,然而不幸的是,她采取了一种有些特别的方式——她千方百计地回避着所爱之人。
杰罗姆和阿莉莎的恋爱就像一场障碍赛,起初年龄是障碍,阿莉莎认为双方年纪尚小,婚事没必要过早定下来。后来,阿莉莎的妹妹是障碍,她发现自己的妹妹也爱着杰罗姆,就想撮合他们,这件事以妹妹草率地答应了别人的求婚而收场。到最后,信仰成了障碍,阿莉莎希望杰罗姆能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帝,认为地上的幸福是短暂的,自己和杰罗姆应该在死后到上帝身边完成结合。
与纪德的另一部作品《背德者》截然相反(在那部作品里,主人公选择背弃道德,完全遵从自己欲望活着),在《窄门》里我们看到的是被彻底道德化了的爱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目睹母亲不贞行为的阿莉莎,对于自身的情欲一直是回避的。只有在给杰罗姆写信的时候,她的这一面才会有机会得以展现,所以在书中这些书信都是炽热、真诚的。她确实爱着杰罗姆,但只要杰罗姆一出现在她身边,她便总是设法回避。她选择在杰罗姆的人生路上,扮演一个引导者,而非一个爱人。
书的最后,阿莉莎积郁离世。杰罗姆和表妹在一间装满了她遗物的房间里,怀念故人。阿莉莎成功了,她成了杰罗姆心中的永远。那么如果只看故事给出的信息,或许去赞叹一句悲剧美。但小说跟《背德者》《田园交响曲》并称为道德三部曲,而不是爱情三部曲是有其原因的。作者本人对杰罗姆和阿丽莎感情的态度否定大于赞赏。
前面提到,阿丽莎对于杰罗姆的感情是摒弃了情欲的。那么杰罗姆呢?书中没有明确提及杰罗姆对于自身情欲的看法。但我们从个中描写里,似乎能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端倪。
对于婚内出轨,造成阿丽莎悲剧的舅母吕希尔·布科兰,杰罗姆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从他留有一张舅母的小画像的行为可以看出,至少还远没有到势不两立的程度。
我们知道,年幼的杰罗姆曾有一次和吕希尔独处的机会,这位行事乖张的舅母把手臂伸进了外甥的领口;还有一次,杰罗姆捡起了她掉在脚边的书。至少童年时期的杰罗姆,带着某种程度的羞耻,是为吕希尔所吸引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青年时期的他会一度忽视阿丽莎与吕希尔的相像?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他不想把自己对阿丽莎的情欲来源和她母亲联系起来。毕竟后者正是自己所爱之人的痛苦源头。
于是当我们看到,阿丽莎在后来一心扑向宗教信仰,远离诗歌和文学这种容易勾起情感波动的消遣,遵守道德以至于成了吕希尔的反面。便不难联想到,阿丽莎也许已经发现了杰罗姆一直以来讳莫如深的动机。
在一般的爱情当中,爱意和情欲都是这段关系中无法剥离的部分,相辅相成地塑造幸福生活;但在杰罗姆和阿丽莎道德化的爱情当中,情欲却是必须被抹除的,因为它的来源是如此不道德。而情欲与爱意的分离,恰恰是二人悲剧的源头。个人认为,这种悲剧只有警示意义,不具备审美价值。
说完书中的故事,我们回头看看现实世界。纪德和妻子玛德莱娜的婚姻并不幸福,跟书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是,两人的感情在信件中真诚、炽烈,但生活中纪德对妻子却是回避的——少年确实爱着表姐,但由于一些原因,他采取了一种不带情欲的方式。这种情欲和情感的分离,也许正是纪德创作《窄门》的灵感来源。
1938年玛德莱娜去世后,晚年的纪德十分怀念她。1951年,纪德去世,遗体葬在了妻子身边。
(作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郭 翀)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