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结构调好了 种啥都挣钱 发布时间:2017-09-21 14:57 来源:黑龙江画报

  喜迎十九大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篇之——种植结构调整结构调好了,种啥都挣钱

  近两年,黑龙江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基调,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黑龙江有明显供给优势、市场有旺盛需求、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单位资源产出效益,厚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推动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万寿菊。 石启立 摄

  围绕市场导向调

  宾县农民李庆堂创办永和菜业有限公司,通过建设蔬业基地发展互助合作模式,带动永和乡49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

  今年,我省围绕供给南方市场,把发展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等特色作物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突出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采取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的形式对标准化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目前,全省大宗蔬菜总播种面积达到518万亩,同比增长43.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40万亩,同比增长8.9%。食用菌、西甜瓜、鲜食玉米、马铃薯、中药材播种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亩、85万亩、122.8万亩、363万亩和66.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1%、3.7%、164.7%、12.4%和52.5%。

  围绕政策取向调

  2015年,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盖永峰种了11000亩玉米,正值玉米市场销售紧张,价格下滑,为了降低风险,他建了500吨的烘干塔,解决潮粮处理。2016年,因为合作社土地增加,他又种了12000亩玉米,虽然玉米比例降了,但实际亩数增加了,农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玉米销售难。今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盖永峰只种了5900多亩玉米,转种了大豆,还有高粱、向日葵。调整了种植结构,盖永峰高兴地说:“这回我的合作社抗压能力更强了。”

  为了适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新形势,省农委发挥惠农政策引导调结构“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在巩固提升优势区产能的同时,适当调减冷凉区和农牧交错区等非优势区玉米。积极推广米改豆、米改麦、米改杂、米改经、米改饲等种植模式,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近两年,全省以四、五积温区为重点,落实5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调减玉米面积近3000万亩。

  今年,根据国家调低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着力提高水稻特别是三积温区水稻品质,不进粮库进市场。召开首届优质大米品种品评会,评选出“龙稻18”、“松粳22”等10个优质大米品种,其中适合三积温带生产的优质品种3个,重点在三积温带2861万亩水田推广,全省优质水稻超过4000万亩。

  围绕发挥优势调

  哈尔滨市方正县天门乡沿江村的李国玉初尝生态种植的甜头。今年,他带领村民种植了300亩“鸭稻、蟹稻”,水稻还没收订单不断。16.8元一斤的米价远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李国玉说:“我们用传统方式种植水稻,鸭稻共生证明了水稻的无毒无害,这样的大米就是贵一点也供不应求。”

  全省发挥“黑土、净土、冻土”的优越生态条件,顺应绿色消费浪潮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推动农业生产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加快黑龙江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升级。在全国首次大规模、系统化修订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共修订粮食、蔬菜、瓜果、畜禽、水产、食用菌和加工等7个方面62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探索“鸭稻”“蟹稻”“鹅玉米”等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今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6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

  围绕加工需要调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闫文义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已经研究培育了大量高淀粉、高蛋白、高赖氨酸品种籽粒玉米品种。

  今年,省农委加大专优特新等品种推广应用,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业群体对接,根据加工需要和企业确定的产品标准,扩大订单生产。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高淀粉、高赖氨酸加工型专用品种,并严格按照退回200℃积温的原则选择品种,杜绝越区种植,今年加工型专用玉米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在大豆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食用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高蛋白大豆面积近4000万亩。

  围绕能人带动调

  海伦市农民曹中军种植鲜食玉米,建设田间物联网,生产全程可视,拿到了欧盟有机认证,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搭建电商平台,网上销售,过去玉米一穗卖1块钱、挣4毛钱,现在一穗卖到5块钱、挣4块钱,利润增长10倍。在他的带动下,全市鲜食玉米由上年的4.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9.7万亩。

  省农委将曹中军这样的农民经纪人、种养能手、各类合作社理事长、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能人”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调结构的经验,用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教育、示范、带动周边的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保障调

  为了确保种植结构调整顺利开展,省农委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制定了《2017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域布局》。同时,在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专网,将高标准绿色有机栽培技术模式、农作物种子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动态、农产品价格信息等第一时间向全省广大农民发布,为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种植、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结构、选择优良品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省共引进、试验、示范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等新优品种近800个,筛选出适宜北菜南销蔬菜新优品种70多个,总结归纳出40多种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制修订了系列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遴选省内37名知名专家成立了蔬菜、食用菌、马铃薯、鲜食玉米等产业推动专家服务组,发挥技术培训、品种引试、种苗繁供、产品保鲜加工、品牌销售等方面提供专业优势,对蔬菜生产基地县实行一对一服务。

玉米地改种葵花,长势喜人。张璐 摄

  过去,农民生产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卖给国家一个客户,农民等农业生产主体市场观念淡薄,只会低头种地,不会抬头看市场,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由过去“政策性就地储”变为“市场化全国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压力促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市场, 加快了全省农业市场化进程,也要求种植结构的调整。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