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健康

节气养生┃龙中医一院治未病中心专家谷雨提醒:微雨桃花落,柔肝宜养筋 发布时间:2025-04-18 18:52 来源:黑龙江中医大一院官微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民间有吃春、赏花等习俗。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应注意预防“湿邪”侵袭伤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聂宏就谷雨养生提出以下建议:

  气候特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30°。时间通常为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谷雨的名称来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古代历法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这样的气候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饮食习俗:北方有“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饮食养生:谷雨节气,肝脏不再继续升发,趋于平和,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正是补益身体的大好时机。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大,一些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人易受湿气侵袭。因此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可以选用白扁豆、赤豆、薏苡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等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专家提醒:谷雨节气,不良的饮食习惯易使胃受损,是胃病的易发期。在饮食上,应避免吃得过冷、过热、过快及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疾病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根据不同的病症,防风、寒、湿、热、毒的侵袭。

  豆腐皮荠菜包子

  谷|雨|养|生|菜|

  【食疗功效】补脾利水,养血明目,消除油腻,促进食欲

  【食材原料】面粉500g,豆腐皮50g,小白菜、荠菜各500g,水发木耳30g,猪肉200g,芝麻油、酱油、料酒、精盐、味精、姜、葱各适量,酵母粉7克,面碱2克(加水化开)。

  【操作步骤】

  1.调味:绞好的猪肉馅加入葱、姜、酱油、胡椒粉、料酒、味精、盐、油和肉汤调味。

  2.封口:肉馅搅拌后加入香油。

  3.改刀:豆腐皮油炸后,用热水泡软,将荠菜、木耳、小白菜、豆腐皮分别切碎,加入肉馅中搅拌均匀。

  4.和发酵面团:每500g面粉加7g酵母粉、2g面碱,用温水和面,饧30分钟即可。

  5.揪剂:将面团搓成条,揪成小块。

  6.擀皮:小面团擀皮。

  7.包馅:面皮包馅。

  8.入锅蒸:包子放入笼屉内,蒸10分钟即可。

  【药膳功用】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养胃,解毒,止汗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荠菜有防癌、止血、降血压、调血脂作用。荠菜中含维生素A较多,可用于防治夜盲症、白内障等眼疾。荠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对脂肪代谢和排便有积极的防治作用。豆腐皮荠菜包子适宜于健康与亚健康人群春季调补,可防治肠炎腹泻、目红疼痛等病症。

  【专家点评】荠菜为药食两用佳品,为春季时令蔬菜,于初春采其嫩苗食用。荠菜古称“护生草”,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有明目、养胃、利肝、止血的作用,尤其是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肺出血、尿血、子宫出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以及小儿麻疹,急、慢性肾病,乳糜尿的患者,每年到春季常食荠菜,更加适宜。荠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这对脂肪代谢和排便有积极的防治作用。风疹患者忌食。

  【趣闻轶事】豆腐皮包子在《红楼梦》中有所记载,也被称为“长寿包”,是晴雯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红楼梦》第八回写到:冬天下雪珠儿的天气里,贾宝玉在梨香园逗留了一整天,晚间回到绛云轩,见着晴雯便问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儿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豆腐皮包子”在清宫御膳档案中也有所记载。

  羊肉粥

  谷|雨|养|生|菜|

  【食疗功效】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食材原料】羊肉500g,大米150g,白萝卜100g,羊肉汤1500g,葱、姜末、料酒、胡椒粉、盐、味精、香油、陈皮适量。

  【操作步骤】

  1.改刀: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

  2.入锅:羊肉片放入开水锅内煮(去除浮沫可避免上火)。

  3.入锅:白萝卜切丁,下入锅中同煮。

  4.调味:加入葱、姜末和陈皮水。

  5.加汤:加入羊肉汤后,小火炖煮40分钟。

  6.入锅:40分钟后,加入大米,小火煮30分钟。

  7.调味:30分钟后,加入食盐,味精、香油、胡椒粉等调料调味。

  8.出锅:搅拌均匀,小火煮5分钟后出锅即可。

  【药膳功用】羊肉是助肾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白萝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祛火的功效。羊肉较温热,而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这两样东西一起吃,在寒热方面比较平衡,并可去膻除辣,提增鲜味。与大米煮粥具有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之功,适宜于脾胃虚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专家点评】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肾经,补血益气,温中暖肾。羊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均有益处。羊肉胆固醇含量较低,引起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的概率较低。羊肉是一种良好滋补强壮剂,吃羊肉能促进分泌消化酶,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因其性热,所以凡有痰火,湿热,热病及时疫病初愈者,均不宜食。

  【趣闻轶事】羊肉粥出自元代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忽思慧任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他用积累十余年饮膳经验,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谷肉蔬果等有关补益的内容,于1330年(天历三年)撰成《饮膳正要》三卷。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以“膳”为主,以药(疗)为辅;重在饮食美味,寓治疗价值于饮膳之中。帝王食之津津有味,但不胫而走,民间传之。《饮膳正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在饮食治疗和保健食疗领域中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责任编辑:姚楠

审核: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