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提案”激活共治 服务“通达”民意 发布时间:2025-05-08 11:06 来源:黑龙江网

  近年来,海伦市海伦镇通达社区以“社区提案”方式“通”社情“达”民意,让社区居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对参与商议解决“家门口的事”充满热情,充分激活社区居民共治共享的精气神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创建共商“议事厅”

  以“社区提案”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实现“通”社情“达”民意的双向加载。建立组织“谁来议”。建立由党组织牵头、多元群体组成的社区、网格两级提案协商组织,引导党员、居民代表、辖区商户、新业态劳动者等多元主体成为协商治理主力军,以“生活圈共同体”理念激活居民主体意识;搭建平台“在哪议”。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阵地,创建“邻里话吧”“小区议事亭”等5处议事场所,设立线下“话匣子信箱”和线上“共治平台”,开展“书记居民面对面”“逢十议事”等机制;健全制度“如何议”。制定6类《社区提案鼓励清单》和6项《社区提案负面清单》,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完善社区提案收集、审议、形成、执行、评估、公示的民主协商闭环流程,确保提案结果落地见效。

针对小区三轮车、电动车、小汽车乱停影响出行和秩序问题,通达社区物业负责人、老党员、热心居民共议小区乱停车问题,确定实施先告知、勤沟通、常监督等共治措施

  民生实事夯实共建“主阵地”

  以“三微模式”做好居民的贴心人,实现民生温度与幸福刻度共同提升。“微队伍”培育主力军,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吸纳党员、群众、网格员、志愿者、社区组织等成立各类“微组织”参与治理。在“豆城大爱”志愿服务队下组建了银龄、助老、卫生检查等7支服务小分队;“微项目”塑造新品牌,通过广泛征集居民金点子、辖区单位好建议形成提案,以项目化运作动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等承接提案。已累计落地涉及扶贫帮困、为老服务、物业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提案10件,服务辐射居民3000余人;“微场景”建设美家园,聚焦社区环境脏乱老旧和文化认同缺失等提案问题,合理利用小区“金边银角”和闲置土地,引导居民、物业等群体实施“微场景”改造,将小区内荒废土地改造成“阳光菜园社会实践基地”。

  双向赋能唱响共治“协奏曲”

  以“双向服务”凝聚新生力量,实现基层组织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治。党建领航激活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建立“积分换暖餐”制度,激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引导14名外卖员、快递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解决居民问题90余件;释放动能促融合,围绕辖区民生实事、重大社区提案,项目化吸纳社会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等资源注入,以服务换资源合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出“周五助困日”“九元助老午餐”等项目,累计服务贫困居民500余人;特色载体聚关爱,在红色驿站打造骑手“友好社区”,提供多项便利服务,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普法宣传10余次,发放传单500余份,切实用歇脚、取暖、用药、饮水等暖心方式关怀服务新就业群体。

辖区内的老年人在惠民助老食堂吃午餐,离家近、不麻烦、价格低,每天享受家常味的饭菜香

新就业群体外卖小哥在休息时和工作间隙走进通达社区,在红色驿站看书、学习、充电、喝水等

  融合发展绘就共享“同心圆”

  以“三维度一效益”激活造血功能,实现基层善治与共同富裕共生共融。“多元共治”有力度,通过畅通民主协商渠道,完善居民议事规程,创建“多元共治”网络,创新治理模式,让居民真正成为城市社区治理“参与者、推动者、享有者”;“网格管理”有温度,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同向发力,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0多件,服务居民500余人;“社会参与”有广度,鼓励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自管党员、楼栋长、单元长、居民代表变身“移动兼职网格员”,及时发现、反馈并解决问题,使新就业群体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千里眼”和“流动哨”;“巧手经济”有效益,积极探索成立手工编织工作室,带动辖区居民群众创新创业,创作出花卉、篮筐、摆件、收纳盒、伴手礼等200余款精美工艺品,绒线花束成功入选第九届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专用花束,手工藤编托盘成为颁奖托盘,产品远销海外,总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史可 记者 徐楠)

社区巧女手工编织工作室的妇女们制作“亚冬会”开幕式专用花束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