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一位被称为“蜂四代”的收藏家正以万件藏品叩击世界蜜蜂文化的大门。牛传海,这位出身养蜂世家的文化守护者,用三十余年时间搜集逾万件蜜蜂主题文物,其藏品横跨五大洲百余国,成为全球蜜蜂文化收藏领域的标志性人物。
牛传海(右一)
百年蜂缘:从家族技艺到文化使命
牛传海的家族养蜂史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其家族蜂场更成为教育家梁漱溟在邹平开展乡村建设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作为第四代传人,牛传海自幼与蜂为伴,对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与文化象征产生浓厚兴趣。“观察蜂群就像阅读一部活着的历史书”,这种独特的情感联结,促使他自1990年代起系统性收藏蜜蜂文化载体。
万里寻蜂:构建全球文化图谱
牛传海(左一)
为追寻蜜蜂文明印记,牛传海的足迹遍布全国20余省博物馆及百余城市古玩市场,更通过国际藏友网络收集到包括苏联时期养蜂文献、捷克斯洛伐克百年纪念章等珍品。其“蜂文化宇宙”涵盖邮票、古籍、徽章、钱币、陶瓷器具等12大类,其中1991年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首日封、印加帝国蜂图腾陶器等20余件为全球孤品。为确保藏品真实性,他坚持所有钱币类藏品均通过PCGS、NGC等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文化解码:从实物收藏到价值再生
面对浩如烟海的藏品,牛传海建立起专业研究体系:每件藏品都附有详尽的历史考据笔记,600余本明清至今的养蜂专著构成完整的学术脉络。尤为珍贵的是民国时期《中国养蜂杂志》创刊号、1950年代苏联养蜂技术援助资料等,生动记录着中外农业文明交流史。
筑梦未来:让蜂文化“飞入”公众视野
牛传海收藏的古钱币
如今,这位53岁的收藏家正将目光投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单件藏品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基因的延续”,牛传海向记者透露,他已启动世界蜜蜂博物馆筹建计划,拟将毕生收藏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该项目已获中国养蜂学会等机构支持,未来将系统展示蜜蜂在生态保护、农业文明乃至货币演变中的特殊地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农产品生产依赖蜜蜂授粉。在这个生态意识觉醒的时代,牛传海的万件藏品不仅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共处的古老智慧,更将成为启迪未来的生态文明教科书。随着博物馆蓝图逐步落地,这位东方“蜂语者”的文化苦旅,正在酿就一罐跨越时空的文明之蜜。(记者 石启立)
责任编辑:杨卉松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