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解答又快又准,感觉就像在窗口跟工作人员当面交流一样。”9日,汇龙地产工作人员单先生在哈尔滨市民大厦通过“哈智建”政务机器人咨询施工许可证办理时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 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创新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依托“哈智建”智能辅助答疑、“11+N”压缩审批时限、“云会商”打破部门壁垒等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推动改革成效跻身全国优秀行列,为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哈智建”政务机器人解答问题
“哈智建”开启智能审批新体验
9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民大厦二楼服务专区看到,一台高约1.8米、形似超大平板显示器的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能辅助机格外引人注目。单先生按提示唤醒“哈智建”后询问:“小飞,小飞,施工许可证如何办理?”仅几秒钟,“哈智建”便给出包括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办事指南等多要素的答复。
据哈市住建局审批处处长陈春雷介绍,“哈智建”导服系统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搜索,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中100多个常见问题为基础,构建了强大的智能咨询服务体系。无论是项目立项、规划许可,还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疑问,都能在“哈智建”中找到准确答案。“哈智建”实时响应咨询需求,实现高频场景咨询的智能回复。
陈春雷告诉记者:“为让‘哈智建’更贴近群众需求,哈市住建局在市民大厦设置了智能辅助机。咨询人通过语音提问,辅助机迅速启动本地问题库和互联网智能搜索,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佳答案,实现人机对话、即时应答。这种交互方式不仅提高了咨询效率,也让审批服务更人性化、智能化,提升了办事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哈市住建局还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平台开通“哈智建”网上智能助手,提供24小时标准化应答服务,打破时空限制,让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获取专业审批指导。此外,“哈智建”还具备审批程序智能引导功能,通过清晰的流程指引和精准的材料清单提示,帮助申请人理清审批思路、准备齐全申报材料,有效避免因对审批流程不熟悉导致的反复修改和延误,解决了以往审批咨询服务中效率不高、标准不一、解答不及时等问题。
办理审批事项
“11+N”审批模式压缩时限提效率
“哈智建”政务机器人的应用仅是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哈市住建局创新采用“11+N”审批模式。走进服务专区办事大厅,墙上原本密密麻麻的审批流程图表已被新的11类简洁明了的基础审批流程取代。
“从拿地到规划审批,再到拿施工许可证开工,不算企业自己准备材料的时间,政府审批全程只用了15个工作日,这效率真是没得说。”哈尔滨市汇祥房地产开发公司办事人员呼先生整理审批材料时有感而发。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哈市住建局将原有21个审批流程优化整合为11类基础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35至67个工作日压缩至11至42个工作日。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于涉及部门多,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难点。对此,哈市住建局(工改办)作为牵头部门,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和办理方式,减少审批要件、压缩审批时限。
实践中发现,建设单位报建时因项目情况各异,按标准流程报建存在报建环节不灵活、材料准备多而全的问题,且原情景式流程分类过细,企业选择困难。于是,哈市住建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整合优化,精准适配”原则,合并同类项目审批流程;对已纳入哈市工程审批管理系统的48个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对现行的15个建设项目基础审批流程、4个既有建筑非住宅类房屋改扩建装修装饰审批流程、2个老旧小区改造审批流程进行调整,整合调整优化为11类项目审批流程,同步取消原55个情景式审批流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前期谋划、流程选配、规划设计方案等环节,通过一家牵头、征集汇总各部门意见的会商机制,确定N个“或选办理事项”,形成“11+N”模式。
为企业进行审批
“云会商”机制打破壁垒赋能发展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云会商”也是一大创新之举。记者在市民大厦工作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专区看到,办事人员正通过工改平台与多个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线上“云会商”。
“实际运行后发现,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牵头部门仅开展1次会商,受时间、现状信息不足等限制较大,后端也会出现会商意见不全面、不充分的情况,影响后续报建进度。”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国家住建部对项目策划生成的明确要求,哈市住建部门深入研究,将线上会商机制设置在4个关键阶段,即项目谋划会商、标准地会商、项目审批流程会商、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会商。各部门通过工改平台限时完成会商意见反馈,采取与其他审批时间并联的方式,不占用、不增加实际审批用时,在线集成化开展十几个部门的综合会商,牵头部门汇总形成最终意见。该模式有效避免因前期各部门意见反馈收集不全面,造成后期反复修改规划或调整方案等问题,大大提高会商效率,为建设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如今,在哈尔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加速落地开工,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哈智建”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断优化智能算法,丰富问题库内容,使其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际需求。
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专区
记者手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洞口号,在哈尔滨,它正化作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哈尔滨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出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在提升审批效能、加速项目落地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范例。
哈市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流程优化作为这场改革的“重头戏”,展现出哈尔滨的智慧与魄力。当地在国家示范文本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依据项目类型、投资类别等要素,借助智能流程引擎和算法,对项目类别进行精细化划分,将最初的21个项目审批流程优化调整为11类。这一改变,让企业享受到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精准适配审批服务,实现全流程“一次性告知”,彻底告别过去反复奔波、材料不齐的困扰。随着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众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加速落地开工,城市建设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