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鼓楼修缮验收一年之后,屋顶瓦面大面积脱落,引发公众质疑。
凤阳鼓楼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据凤阳县的消息,此前因为楼宇部分瓦片脱落等问题花费近300万元进行修缮,修缮验收工作于2024年3月完成,距今约14个月的时间。
对于外界质疑的修缮工程是否有质量问题,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需要专家的论证。卢德永同时确认,脱落的瓦片在修缮范围内的。
澎湃新闻获悉,目前,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已经介入调查。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修缮工程的招标时间和完成时间,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信息与此前的公开信息有出入。
此外,本次修缮的施工方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也引发关注,澎湃新闻调查发现,中亚公司曾允许无资质人员借用公司名义承接古民居修缮工程;还曾违规将自己承包的工程转包给无资质的个人。约10年前,中亚公司曾在修缮明代最大古祠堂“一本堂”期间,违规施工致祠堂失火,严重损坏。
瓦片脱落前楼宇顶部出现裂缝
凤阳鼓楼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鼓楼广场,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是用来报时的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故有“晨钟暮鼓”一说。
凤阳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基上楼宇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被火焚毁。1995年,在凤阳县政府主导下,鼓楼重建,目前已在鼓楼四周形成仿古商业旅游区。
5月21日下午,凤阳酷热,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事故现场。位于凤阳县旧城区的明中都鼓楼已经被围挡遮蔽,多名建筑工人正在现场清理瓦砾和其他建筑垃圾。
5月19日晚间,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当晚,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情况通报:5月19日下午6时30分许,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重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
5月19日当天,鼓楼所属单位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通告称:因鼓楼楼宇屋面局部瓦片脱落,自2025年5月20日起封闭维修,开放时间另行通告。
5月20日,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仍旧引发诸多质疑,为何修缮短短一年瓦片即再次脱落、当初的招投标是否合规等等。
面对质疑,5月20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再次发布鼓楼楼宇瓦片脱落情况通报。通报介绍,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
通报显示,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
对于维修,通报显示,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在此次瓦片脱落之前5个月,其实已经发现问题。据央广网报道,修缮验收仅仅9个月后,同年12月,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楼宇顶部南北向出现裂缝。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当时的结论是“没有整体滑动现象”。
楼宇修缮是否是工程质量问题?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需要专家的论证。”
公众另一个疑问则是此次脱落的瓦片是否为新修缮的部分,卢德永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是修缮范围内的。卢德永还表示,当时修补主要是三大块:重点是在顶部,顶部的瓦面需要更换;第二个是二楼的栏杆,原来是栏杆高度矮了,达不到安全的要求,另外它有一点松动;第三个是檩条有损坏的地方,经检测是损坏的,那就把檩条更换了。
此外,5月19日,央视网报道称,从文物部门获悉,凤阳鼓楼的楼宇部分并不是文物,而是1995年未经批复,就违规复建的“假古董”,属于违规建筑。5月20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鼓楼楼宇1995年建设,履行了相关报批手续。”
有媒体报道,该建筑于1995年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时,在安徽省文物局就未获得批准,属于违规建筑。
5月20日晚间,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已经做出澄清。“凤阳县主管部门于1994年12月报批,安徽省文物局于1995年1月批准。”不过,凤阳县文旅局并未就这一说法提供报批文件证明。
时间节点疑云:官方通报确定施工单位时还未开启招标?
凤阳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招标时间与公开信息显示的招标时间和验收时间不一致。
凤阳县文旅局称,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但是,澎湃新闻从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查询到的时间点则显示,凤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招标计划的时间为2023年7月3日。这份2023年7月3日发布的文件显示,招标单位为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监管单位为凤阳县发改委。
招标内容为:鼓楼楼宇重檐歇山顶屋面维修,更换损毁檐板、屋椽及脱落瓦片,斗拱、门窗油漆翻新,二楼栏杆加高等;招标估算金额400万元。
来源: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方网站
2023年7月24日,此次招标开标。合计31家企业参与投标,报价款最高的为374.25万元,最低的为307.88万元。2023年7月25日公布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显示,报价为341.21万元的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商务分数第一。
来源: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方网站
对于时间节点的差异,凤阳发改委表示,2023年5月为启动工作时间点,后期招标工作分阶段进行。
2024年3月18日,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的合同履行及变更信息显示,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的合同结算金额为290.23万元,合同签署时间为2023年8月25日,履约信息递交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
据现代快报的报道,黄山市建筑协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该项目最终“于2024年6月5日通过竣工验收,得到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记者未能在黄山市建筑协会官网找到该文章。
记者还注意到,2023年7月3日,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招标公告要求,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及以上资质和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贰级及以上资质。
因未能在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查询到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古建筑施工资质,部分网友质疑施工方无证施工。记者通过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查询到,该公司具备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发证机关为安徽省住建厅。
但记者未能在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和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查询到该公司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贰级及以上资质。
施工单位曾允许无资质自然人借用公司名义承接古民居修缮工程
天眼查数据显示,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法定代表人江永利,持股人分别为蒋建雄、姚国钧和江玉国。
在过去的经营中,中亚公司曾多次出现违规情况。
比如,中亚公司允许挂靠,即允许不具备资质的他人借用中亚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据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16年的一起民事判决书,某自然人挂靠在中亚公司,以中亚公司名义承包了位于安徽省歙县的鲍家庄古民居维修工程。法院认定挂靠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在2016年的另一起民事纠纷中,中亚公司则涉及违规转包。判决书显示,中亚公司作为黄山市某生产车间工程的总承包人,在明知某自然人没有施工资质的情况下,将上述工程整体转包给该自然人。
中亚公司曾未按要求施工,致明代古祠堂遭遇火灾。据中安在线,2015年12月19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奇口村的省级文保单位、号称最大明代古祠堂“一本堂”在修缮期间遭遇火灾,祠堂严重损坏,当时的修缮单位为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
据祁门县政府通报:火灾造成祠堂后进全部烧毁、中进大部分梁架烧毁,中进前的两边廊庑和前进得以保存。事故发生后,祁门县委、县政府成立“12•19”事故调查组,国家文物局介入调查。
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2月4日的报道,火灾原因是一品堂修缮工程中,施工单位未按要求施工,采用液化气喷灯热熔粘接方式,高温闷燃屋面木构件,引发火灾。
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已经介入调查
5月21日上午,安徽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答复,有关媒体在报道中说采访了文物部门,“安徽省文物局不清楚是哪级文物部门,事故发生后,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已经派员前往凤阳,将由当地政府统一对外发布消息。”
针对舆论关注的事故原因及维修招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凤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称,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已经开展调查核实。“调查需要时间和实证,现在不能仓促给出结论。”
责任编辑:姚楠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