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牡丹江市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旅游”“创意+科技”等多元融合模式,打造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中兴村文创产品
“文创+旅游” 瞄准潮玩消费市场
1日,记者来到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中兴村与牡丹江师范学院共同打造的中兴印象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老师沈红正带领学生整理为中兴村量身打造的文创产品。
中兴村手绘导览图、杯垫、海报、抱枕、坐垫、钥匙扣等文创产品煞是喜人,特别是萌版的朝鲜族男孩、女孩形象,可爱到让人忍不住立马抱回家。“这个琴鼓的明信片在设计定稿时我们斟酌了很久,在航拍、仰拍等各种视角中,最终选择了更符合游客游览的仰拍角度,有一种‘所见即所得’的感觉。”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级学生马佳瑶说。
记者从西安区委宣传部获悉,该项目是“以创为媒 以文助旅”文明实践品牌,目前,该系列文创产品已正式投放中兴村景区,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创新设计获得游客广泛认可,不仅激活了乡村文旅消费市场,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范式。
“游客来到中兴村,住在朝鲜族民居,体验朝鲜族服饰,品尝朝鲜族辣菜打糕,看稻田画、坐小火车,旅游体验之余需要载体留作纪念。我们的文创产品,就是把这些文化符号变成‘可带走的记忆’。游客带回去,自己看着是念想儿,送给朋友还能当‘活广告’,不少人就是看了朋友带回来的文创产品,专门来村里打卡的。”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副乡长张冰说,接下来乡里计划和牡师院的师生一起挖掘村里老人的故事、非遗技艺的细节,继续完善打造“中兴礼”品牌,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打造本土IP 升级旅游“体验经济”
牡丹江市拥有渤海国遗址、宁古塔文化、红色抗联精神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融合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沃的创作土壤。依托雪乡、镜泊湖等国家级旅游IP,文创产业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形成联动效应,构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格局。
镜泊湖冰嬉表演
牡丹江市推出“镜泊胜景”“林海雪原”等主题文创商品,在景区设立专营店,提升旅游消费附加值;在沉浸式文化体验方面,打造宁古塔历史文化VR展馆、朝鲜族民俗互动工坊等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在节庆IP打造上,依托“雪乡旅游节”“渤海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延长旅游产业链。
游船表演
在牡丹江市火车站南广场旁边的牡丹江旅游服务中心主墙外,裸眼3D室外屏非常醒目,动态展示牡丹江壮丽山水与人文风情,瞬间拉近游客与城市的距离,这是牡丹江市农旅公司、镜泊湖旅游集团对原牡丹江散客集散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后的成果。游客可借助VR沉浸式体验设备“云游”镜泊湖,开启智慧旅行新体验。
在镜泊湖景区,春季“开湖”、夏看“游船”、冬观“冬捕”、一年四季看瀑布跳水,这些体验式的消费模式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一系列举措正推动牡丹江从“旅游过境地”向“文化消费目的地”升级。
打造非遗街区 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2日,记者来到阳明区临江村,非遗街区正式开工建设,这里整合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源,打造集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体验研学于一体的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民俗街区。
来到“田间有礼”展示馆,省级非遗项目——鸿氏根雕技艺、玉米皮编制技艺、艾草制作技艺的文创产品摆放其中,让人大饱眼福。木质文创、剪纸、烙画、彩绘、葫芦制作、糖画等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为临江村旅游项目增加了新的看点和卖点。
文创产品
“这里好看又好玩!原来牡丹江还有这么多非遗项目,我觉得非遗文创产品非常有意义,拿回家作个纪念。”一位游客一边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一边说。
“阳明区政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打造了集生产加工、生活居住于一体的非遗小院,我们将在这里用五年时间陆续构建非遗产业集群,推动非遗项目落地生根,从而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临江村成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旅示范村。”鸿氏根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继红说,通过建设中草药花卉观赏园、葫芦采摘园等景观,构建“四季有景、季季有品”的文旅体验场景。
在牡丹江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渤海靺鞨绣、省级非遗项目万家结绳等通过文化创意赋能,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市场转化,还带动了一批批闲散劳动力实现了经济增收。特别是东安区的非遗保护馆,已经实现了“产学研+文旅”的多功能转化,在这里,人们能够走近非遗项目、学习非遗技艺。
发挥产业链合力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位于东安区的1946文创园刚刚被省文联评为2025年度首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目前该园区已入驻、孵化至意设计、十九网络、玖度文化传媒、佳泰图文、自媒体协会等创意设计企业14家,营业收入超200万元,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牡丹江文创产业聚集地。
“这里是外地游客必打卡地之一,从红砖墙面到景观造型,已成为牡丹江市难得的具有明显艺术气息的工业遗存。”牡丹江市创意设计协会会长王作超说。
“我们的白酒瓶身采用的是烤花工艺,产品包装的改变一下子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现在这几款酒销售得都非常好。”牡丹江互利白酒厂总经理白龙说,通过文创赋能,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东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树新介绍,东安区积极盘活1946文创园闲置资产,展示牡丹江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赛获奖产品;积极申请政策扶持,1946文创园免费为文创企业提供房屋、场所;为现有的入驻企业申报并纳入省级创意设计企业库;正着力将园区申报为省级园区……“通过企业入驻、每周举办文创市集、与高校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等举措,不仅成功让老城区焕发了新活力,还有效拉动了本地经济发展。”李树新说。
“雪城杯”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文化产业“政策包”变身产业发展“能量包”。牡丹江市先后出台《牡丹江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与奖励办法》《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拿出真金白银激发产业活力。牡丹江市委宣传部新文创产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长文表示,根据省统计局数据,2024年,牡丹江新增创意设计中心2家,新增创意设计市场主体100家,其中工业设计企业11家,专业设计服务企业89家。创意设计主体总数达到410家,初步形成了创意设计企业“雁阵”。“2024年,牡丹江市通过组织‘雪城杯’创意设计大赛,发布创意需求项目37个,形成创意设计作品1031个,其中4项设计作品在大赛过程中实现成果转化,6个项目在闭幕式上签约。牡丹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从长远来看仍很漫长,接下来我们还要在推进成果转化、服务好上下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文章。”李长文说。
责任编辑: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