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延伸监督触角,紧盯惠民政策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情况,做深做实基层监督。图为近日,该市道外区纪检监察干部实地走访团结镇东风村村民,了解有关情况。谭佳钰 摄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办法破除基层监督难点堵点,积极探索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的方法路径,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实在基层、要求落实到基层,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东风村党支部有关负责人给村里的棚室经济算了一笔账:“集销售、采摘于一体的棚室经济,年均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同时带动20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近3000元。”
发展棚室经济,闯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子。这是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延伸监督触角、做实基层监督,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监督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探索拓展纪检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路径,织密监督网络,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质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推进“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带动各责任主体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纪检监察队伍人员不足、力量分散,制约监督质效。哈尔滨市纪委监委以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为主线,横向整合监督资源,纵向延伸监督触角,着力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基层监督体系。
加强基层监督,不是纪检监察机关一家“唱独角戏”,需要各方责任主体“奏大合唱”,形成合力。哈尔滨市纪委监委推进“两个责任”贯通协同,通过日常监督、党建述职、履责评价等,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发挥好领导、主导、引领作用,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带动各方责任主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同时,扛牢监督责任,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统筹用好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力量,健全完善县统筹抓乡促村、片区协作、交叉监督办案、乡案县审等工作机制,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各职能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履职尽责。
前不久,尚志市纪委监委接到反映某村党支部书记王某某违纪问题线索,案情复杂,且易受“熟人社会”干扰,仅凭乡镇办案力量难以快速突破。尚志市纪委监委启动协作联动机制,由班子成员牵头,第四办案协作区整合、调度辖区内乡镇纪委力量,成立工作小组实地核查。
“看到我们都是生面孔,又是代表市纪委监委来办案,村民很快打消了顾虑,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在村民的配合下,我们迅速固定证据,取得突破。”第四办案协作区工作人员介绍,依托片区协作优势,短时间内查清王某某违纪事实。经查,王某某违反工作纪律,违反经济合作社章程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
按照地域相近、便于协作、统筹力量原则,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将全市303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79个纪检监察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县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全面整合、统一调度相关纪检监察室、派驻(派出)机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力量,将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巡察整改等工作“打包入片”,重点领域联动监督、重要线索集中排查、重大案件协同突破。
2025年2月,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市举办。“为保障亚冬会筹办各项任务精准落地、廉洁高效,我们运用片区协作机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54个。”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廉情监督员等作用,督导全市296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配备纪检委员,选派188名县、乡纪检监察干部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广泛了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
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健全完善纪检监察监督与巡察、财会、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协同监督、成果共享等方面构建监督闭环,凝聚监督合力。聚焦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重点内容,协助市委巡察机构开展对村巡察,将巡察监督延伸至村(社区)。
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健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养管理机制
着眼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不断加强基层监督执纪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养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该市纪委监委将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力量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年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突出上下“一盘棋”,市级统筹指导、县级全面实施。市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班子成员分片包联,分级分类指导县级纪委监委制定优化机构设置方案。
在保持现有编制、职数总体稳定基础上,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将人员力量向信访、党风政风监督、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干部监督等部门倾斜。推进县级派驻机构集中办公,部署推动各县(市、区)重构重塑派驻机构,实现人员集中、力量集聚、机制集成,以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升基层监督效能。市纪委监委持续落实好领导班子成员包保、监督检查室联系指导制度,推动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力量有效整合,切实把基层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
“在市纪委监委跟案实训期间,我和很多经验丰富的‘老纪检’一同工作,参与到谈话、外查、材料撰写等各个程序、环节工作中,他们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既对我提要求,又给我教方法,帮助我提升了纪法意识、程序意识和业务技能。”谈及跟案实训感受,一名刚入职不久的纪检监察干部这样说道。
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全面覆盖和精准滴灌相结合,强化全员培训、精准施训、实战实训,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新进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围绕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短板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依托“业务大讲堂”“案例教学”“基层执纪执法课堂”等平台,组织开展全员培训。通过“案例复盘+经验总结+互动交流”等方式,持续开展监督执纪执法业务培训,以研带学、以学促干,更好实现教学相长。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累计培训基层纪检监察干部1.4万余人次。
一线实战练精兵。哈尔滨市纪委监委既注重业务培训,也强化实战锻炼,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学习锻炼,助力提高监督执纪执法水平。建立导师帮带制度,选派业务骨干加强帮带指导,以老带新手把手教,以强带弱面对面传,助力基层干部快速成长。制发工作指引、实务手册,夯实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履职基础,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持续加强和规范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对县(市、区)纪委监委办理案件常态化开展质量评查,边评查、边总结、边调研,有针对性地推动整改,着力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查办案件质效。
着眼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坚持把严格教育管理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持续打好“预防针”、增强“免疫力”。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提高基层监督精准度穿透力
“过去村级组织的公章,管理不够严格、规范,审批随意、追溯困难;推行‘智慧印章’之后,审批流程、用印人、用印事由、用印时间等情况实时记录存储,全程可溯可查,基层组织用印管理越来越规范。”近日,在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组织的业务交流会上,道里区新发镇纪委工作人员介绍了“智慧印章”在该区试点推广带来的变化。
将监督嵌入公章使用管理各环节,让小微权力按“章”办事。在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目前,“智慧印章”已在道里区4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应用,规范用印1.5万余次,有效破解了事前监管难、事中监督难、事后追溯难的问题。
基层工作涉及面广、项目多、资金种类多,基层权力事项庞杂,廉政风险较大,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传统监督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监督需要。
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以“算力”补充“人力”,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不断提高基层监督的精准度、穿透力。改造升级市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监督平台,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准确上传数据,完善数据库内容,优化迭代监督模型,对相关项目及资金情况全面归集、动态更新,快速比对筛选异常情况。
围绕医疗、社保、社会救助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领域,精准选题,在全面了解掌握工作流程和行业规则基础上,建立智能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预警分析等,加强对相关问题信息的联查联审,推动信息快捷查询、数据全面共享、线索精准筛查,提升问题发现精准度。
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利用行业部门现有业务系统,结合行业行权特点,接入相关数据辅助研判,通过大数据分析、关联、比对等手段,形成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发现问题、预警推送、核查处理、结果反馈的监督闭环。通过闭环管理,向数据要问题,以问题促整改,确保预警信息及时移送、有效处置,推动基层监督从“治已病”向“防未病”拓展。
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点、靶向施策,强化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列席会议、提醒谈话、述责述廉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其行使权力、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
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重点,围绕村干部职能职责,将村(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村级“三资”管理和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纳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线上监督、线下公示,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及时办理,让群众监督一“键”直达、急难愁盼问题一“点”即应。从村级财务支出、项目招投标管理、便民服务事项代办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优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划定工作红线,推行清单化监管,督促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规范行权、廉洁履职。
责任编辑: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