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07 14:17 来源:哈尔滨技师学院
于子晗,现代服务系23级烹饪(中西式面点)专业学生,黑龙江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冠军。
青春与技艺的“甜蜜淬炼”
在哈尔滨技师学院市级西式烹饪大师工作室里,23级中西面点专业学生于子晗的双手正讲述着一个关于甜蜜与坚持的故事。这个从小被糖艺魅力俘获的女孩,如今已能在200℃的熔糖锅前从容地拉出0.2毫米的糖丝。“糖艺是凝固的诗歌。”她边说边调整着糖温计,每件作品都要经历200℃的熔炼和80℃的重塑,就像我们的成长。她的手掌上交错着烫伤愈合的痕迹与老茧,那是4天制作50件作品的见证,而那些烫伤结痂的指尖,正继续在糖丝的经纬间编织着北国甜品的诗篇。
200°C熔炉里的青春答卷
实训室里此起彼伏的交谈声,是于子晗特意为自己设置的抗干扰训练场,她总说,“比赛时的意外往往藏在细节里。”为此,她会反复推演每个环节,比如,糖浆温度偏差1℃会怎样?支架承重差0.5克会如何?最惊险的那次训练,2米高的糖艺支架突然断裂,糖块碎落一地。当时距离模拟赛结束仅剩90分钟,她红着眼眶将碎片回炉重铸,滚烫的糖浆在手臂烫出红痕,最终用实心结构重塑了整个作品。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让她的技艺突飞猛进。正式比赛期间,她像精密仪器般运转:前3小时专注熬制糖浆,中间4小时完成1米高的主造型与6朵糖玫瑰,最后2小时完善杏仁膏装饰与裱花蛋糕。当评委用放大镜检查她作品的0.1毫米糖丝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冠军应有的模样,那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结晶,更是把每次失败都熬成养分的匠人心志。
甜蜜事业的匠心传承
比赛现场的温度计定格在85℃——糖浆最佳塑形温度。当金牌沉甸甸地挂在胸前时,于子晗想起糖浆曾在她手臂留下灼痕的热辣滚烫,如今却凝结成最甜的勋章。“作品里的每一根糖丝都记录着从支架断裂到完美成型的90分钟极限重生”,她望着展台上1米高的糖艺作品轻声说道。比赛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于子晗已经规划好新的训练计划,每周要突破一个造型难点,每月研发一款融合龙江、冰城特色的糖艺新品,让更多人知道,糖艺不只是甜美的艺术,更是点燃年轻心灵与梦想的温暖火种。正如她正在指导的学妹所说:“于师姐的手有魔法,能把失败的苦都熬成成功的甜。”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