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好医护丨王明明:松花江上的守岛村医

发布时间: 2025-08-18 16:10  来源:黑龙江网

  为充分挖掘和发挥行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25年,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开展了“基层好医护”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申报、推荐、评估等多个环节,在2025年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前夕,公布了6个入围优秀典型案例。

  “基层好医护”优秀典型案例中的典型人物长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做乡亲们的“医”靠。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健康的使者,用医者的仁心,守护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传递着希望与温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今天,让我们走进佳木斯市向阳区柳树岛村卫生室村医王明明。

  王明明,女,1979年12月出生,现任佳木斯市向阳区柳树岛村卫生室村医。十年来,她以卫生室为家,积极投身于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在松花江靠近东极佳木斯段水域,有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晨星岛,当地人称它“柳树岛”,岛上居民893人,面积13.5平方公里。每逢凌汛期、开江期时段,江面无法通船,岛上和外界交通就中断了,每年大约有3个月时间小岛“与世隔绝”,村民们一同守护着这座小岛,王明明则守护着岛上每位岛民的身体健康,就这样一守就是10年。

  扎根孤岛,办好村卫生室

  柳树岛上共有3个自然屯,分别是上柳屯、下柳屯和马场屯,屯与屯之间无公共交通工具。王明明背着出诊箱,挨家挨户为村民问诊送药,靠步行搜集村民第一手“健康资料”,定期为岛上59名高血压病人、25名糖尿病人、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提供规范的随访服务,每年协助区人民医院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800余份。2023年3月末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在柳树岛值守的王明明接到招聘电话,家境一般的她被家人相劝前往,毕竟待遇优厚且能在市区工作,可她非常坚定地拒绝了。王明明说“我不能离开,我无法面对岛上父老乡亲那一双双善良的面孔和期待我驻岛的眼神,这里更需要我”。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爱心呵护健康。

  牢记使命,践行医者仁心

  2017年7月的一个早晨,王明明在码头等船准备去村卫生室上班,这时接到电话说下柳村的一位村民突然发病喘憋得不行,情急之下王明明自己掏钱雇了条船赶到患者家,在“120”到达前为患者做了紧急处理,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2022年春节假期,王明明接到电话,有位老人突然右下肢麻木,运动障碍,她迅速赶往老人家里,得知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她一边安抚老人紧张情绪,一边联系老人子女,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往上级医院,经过及时救治老人转危为安。老人感激地说:“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多亏你在身边呐。”下柳屯住着一位脱贫户,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等疾病,行动不便,只要他打电话不管是缺药还是缺生活用品,甚至是缺菜,王明明都会给他买回来,送到家里去。这位脱贫户总是会笑着和别人说:“有事儿找村医。”

  临危不惧,护佑群众健康

  十年来,柳树岛多次遭遇洪水灾害。王明明临危不惧,全程参与转移安置,并随村民去灾民安置点驻扎。村民在哪,她在哪,守护健康寸步不离,甚至将正要中考的儿子自己丢在家里,一个人上学做饭。王明明虽然心疼儿子,但是柳树岛这些灾民更离不开她。在安置点,王明明逐户逐人问诊,每个人需要什么药,需要几盒,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积极协调卫生健康和应急管理部门送药上门。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洪水退去后,王明明早一步回到岛上,背着消杀设备逐户消毒。2021年4月凌汛期,柳树岛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冰排水,由于汛情来得比较急,村民来不及撤离出岛,在上级部门的指挥下,村民就地转移到制高点。为保证村民健康和安全,王明明随村民同吃同住,并冒着风雨辗转两处安置点,为村民送医送药。

  十年坚守,让王明明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用双脚丈量过的热土。她立志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竭尽全力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医改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韩俏)

责任编辑:杨卉松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