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顺:车身“整形师”的毫厘之战

发布时间: 2025-09-17 12:16  来源:黑龙江网

  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日益临近,来自黑龙江技师学院的选手杨青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赛前的最后冲刺。早七时三十分,汽车工程系的实训车间里就已经响起了金属敲击的声音。他笑着说:“每天对着车身‘敲敲打打’,感觉自己都快成‘整形医生’了。不过,看到受损车辆在自己手中恢复如新,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车身修理就像给汽车做“微整形”,0.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本届车身修理项目要求选手在2-3天,共计8小时内,围绕诊断和校正、结构部件更换、非结构部件更换、门板修复和铝板修复等多个模块展开激烈角逐。作为第二次参加国赛的选手,杨青顺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他坦言,从最初的“没经历过所以感兴趣”选择了车身修理专业,到如今“想在国赛拿下奖项证明自己”,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不仅精进了技艺,更将自己的性格打磨得愈发沉稳,而面对赛项对于年龄的限制,本届赛事将成为他证明实力的最后机会。

  “上一届国赛我在处理胶粘铆接的位置时,没想到胶面直径会比预计的长那么多,吹了将近20分钟,眼睛被烟呛得睁不开了也没成功,最后是硬生生砸下来的。因此,在这次的备赛过程中,我也充分融合了此前的大赛经验,希望能更好地应对赛场突发情况。”杨青顺说道。

  如今,在每天接近15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中,杨青顺会一遍遍按照比赛流程计时训练,特别是C模块的“手刨件”制作,更是他攻克的重点。“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要先在一块铁板上进行切割,之后在另一张铁板上手刨掉刚才切割的部分,再进行一系列的焊接、打磨等,难度还是很大的。”

  教练石永鑫告诉记者,本届国赛的题型和难度都有所增长,此外,训练设备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学生们用的设备都是由赞助商提供的,每一届可能都有所变动,无法和比赛设备完全相同,这就需要选手到现场再摸索和调整。”石永鑫表示,“平日里我们也会经常和选手聊天,缓解他赛前紧张的情绪,或者在训练时召集大家围观,模拟比赛氛围,希望他能在比赛时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记者 王林曦 王可欣)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