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22 08:48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中,一封家书,是天涯相隔的深切牵挂,是黑暗中的希望曙光 ,更是激励人们在烽火中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今天的《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带您重温抗联英雄的家书,感受字里行间的纸短情长与家国大义。
“雯,我曾经受过重伤,曾经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中冲杀、艰苦卓绝,忠贞于祖国和人民。……雯,只要你没有辜负组织和我们信仰,那么你就还是我的妻。”
十二年间,冯仲云与战友李兆麟并肩驰骋在白山黑水间,在林海雪原中沉重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民族解放立下赫赫功勋。而他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始终牵挂着生死未卜的妻子。直至1946年,在接连寄出五封信后,终于通过组织找回了离散十二年的妻儿。
“时代的巨变,这样的汹涌,伟大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是又如何的光荣。”
这是时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写给远赴苏联学习的妻子王一知的家书。信中既有对妻子的刻骨思念,更燃烧着革命者的炽热信念。当这封信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辗转万里抵达时,王一知早已学成归国,再度投身革命的洪流。
“我已在战争紧迫、烽火燎原的目前,完成了我的学习工作,于10月初便随同副指挥回来,进行革命斗争工作。我的一切均好,请您勿念,但关于您的消息却好久不得音信,实为想念。”
夫妻二人,天各一方,却以书信彼此激励,在战火中坚守信仰,将思念化作前行力量。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每一封家书,都能等来它的回音。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写下这封信不久,赵一曼壮烈殉国。直到1957年,这封信首次公开,信中那个被称为“宁儿”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寻了多年的母亲,就是那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赵一曼”。他专程来到纪念馆,在母亲的雕像前长跪不起,一笔一画把母亲的嘱托牢牢抄进心底。
这些写于十四年抗战烽火中的家书,虽有只言片语,却情深意重。还有太多无名的抗联战士,他们的家书从未寄出、再无回音,但山河记得,大地记得,那些藏在信里的爱与信仰,永远不朽。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