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25 17:27 来源:黑龙江网
黑龙江网讯(记者 贾博)“我是在黑龙江工作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想了解黑龙江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体制机制障碍上,进行了哪些最具突破性的探索和硬核举措?如何保障和激励科研人员、技术转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0月24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喆对网友的提问进行解答。
拍摄 李鹏举
张喆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决定能否把‘科技实力’转变为‘经济实力’的核心关口。‘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让更多的好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转化。”
一是在法治保障上实现了新突破。大家知道,制度瓶颈往往是成果转化的最大堵点。为此,黑龙江省科技厅及时修订《黑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本次修订,重点瞄准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优化转化生态环境、强化组织实施等关键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有六项新修订条款是在全国地方性法规中的首次规定,实实在在地为保护科研人员权益、推动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治后盾。
二是向高校院所的转化堵点精准发力。针对高校院所普遍存在的“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难题,黑龙江省科技厅以省委科技办名义印发《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方案》,赋予高校院所更大自主权,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获得感。支持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破解国有资产管理难题,消除“不敢转”顾虑;探索开展“约定收益+全部赋权”的转化新模式,有效化解了“不愿转”心结;建立健全符合技术转移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补齐“不会转”的短板。
三是为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卸下包袱。为树立“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科技、教育、财政、卫健、审计5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试行)》,明确可认定为尽职免责的11种具体情形和负面清单,保护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科研人员顾虑,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是建立了成果转化的“晴雨表”和“助推器”。为了科学、准确把握黑龙江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省科技厅牵头制定“全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指数指标体系”,以成果产业化为导向,将技术合同成交额、新生成企业数、企业营收及获得投融资额等列为主要指标;黑龙江省科技厅定期发布年度成果转化榜,在连续两年的排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居部属高校第一名,东北石油大学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名。指数结果不仅是一张成绩单,也是推动各高校院所主动对标先进、加速成果落地转化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杨卉松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