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红韵铺满振兴路

发布时间: 2025-10-27 19:18  来源:黑龙江网

  走进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兴村莫文革老人家里,墙上那幅他年轻时端着猎枪的老照片,已将过去那段以打猎为生的时光永久定格。“这把猎枪前些年就进了博物馆了!”老人捋着胡子,脸上满是笑容,“如今我们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做起了旅游。虽说我再不上山打猎了,可日子过得比从前还要好呢!”“穿着兽皮吃兽肉,背着猎枪满山走……”民谣中所唱的,曾是新兴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野生动物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危机摆在眼前,禁猎成为新兴村的必答题。未来,该去向何方?新兴村站在了十字路口。

  鄂乡唱起新民谣

  2020年的一次新兴村村民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邵云龙的话掷地有声:“咱们要用文化‘火种’去点燃旅游‘干柴’,照亮新生活!”话音刚落,村民的质疑声便传来:“咱们哪会搞旅游?”

  新兴村党支部没有退缩,紧紧抓住当时逊克县鼓励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这个有利契机,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跑项目、争资金,让沥青路通到了村口;紧接着,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广场、自驾营地也拔地而起。基础打起来了,村党支部便发动党员带动村民一起投身旅游业,把自家庭院都收拾出来打造特色民宿。一句“咱们一起试,亏了算组织的”好比定心丸,鼓足了村民的干劲,大家齐心协力,村子逐渐有了“景区样”。

  干事创业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新兴村党支部敢于“乘风破浪”:牵头成立“岭上新兴民族歌舞队”,村民纷纷加入,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举办“古伦木沓节”,热闹的节日气氛吸引来八方来客;开设手工艺培训班,让桦树皮在村民的手中重生为文创产品;出面引来青年人才,教村民如何开民宿、干电商;争取来库尔滨河漂流项目,让村子有了旅游“拳头”产品……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无不为村党支部点赞。

  截至目前,新兴村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4万元。民族团结广场上,欢快的萨满鼓敲响了迎宾曲,口弦琴吹响幸福的旋律,传统的鄂伦春族舞蹈演绎着历史最精美的记忆……新兴村人正把“猎火”变成致富的“星火”,把古老的山歌唱成幸福生活的欢歌。

  矿山深处党旗扬

  2025年开春,一场“品位危机”向黑河洛克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袭来——矿石金、银品位同比下降,如果还按传统工艺生产,公司将面临巨大损失。“关键时刻,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公司党支部书记侯金成的话语掷地有声。就在当天,一支“降本增效党员突击队”紧急成立,19名党员技术骨干主动请缨,分头扎进矿山的各个角落。

  随身带着仪器、手中拿着笔记本,19名党员技术骨干经历了8次方案推翻重来、20余次测试失败后,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将胶结充填改为废石充填,从而稳稳守住了企业“基本盘”。公司安环部副经理王文成感慨地说:“汇聚党建力量,方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盛夏,公司井下智能运输系统调试陷入僵局——无人矿车在深井中时常信号中断,无法精准调度。面对棘手难题,公司党员攻关小组主动“揭榜挂帅”,4名组员背起设备,沿着5公里长的井下运输轨道,逐段艰难地测试信号强度,最终以在巷道转弯处加装信号中继器的方式,彻底解决了问题。当无人矿车按照预设路线平稳行驶时,组员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却满是笑容。

  2023年,公司升级推进“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建设。党员们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眠不休,让公司实现了智能调度,无人采矿机、智能选矿设备等可在千米深井中自主作业的目标。“以前下井要在潮湿粉尘里摸爬滚打;现在坐在中控室点鼠标就能完成操作,安全又轻松!”有着15年井下工作经验的矿工高彦臣难掩激动。

  党建引领的温度,不仅在生产车间里,更延伸到了周边乡村的田间地头。“感谢洛克公司的帮助,我儿子终于能安心上大学了!”自2018年起,公司党支部将“金秋助学”列为重点项目,每年暑期组织党员志愿者逐户摸排困难家庭情况,建立精准助学台账,截至目前已帮助35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从生产攻坚的“红色突击队”,到智能转型的“红色领航员”,再到民生服务的“红色志愿者”,公司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建不仅是非公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更是连接企业与社会的“连心桥”。

  田野奏响助农曲

  初春的逊克县,界江沿岸的冻土还没完全化开,试验塘口的水面上还飘着零星碎冰,党员技术专家鲁宏申蹲在塘边,用手指戳了戳冰冷的池水,继续抓紧试验:“群众正等着新项目,咱们必须把‘硬骨头’啃下来!”

  春去秋来,当第一批肥美的小龙虾从试验塘里捞上来时,围观的村民都激动地拍起巴掌。寒地小龙虾养殖这个在北疆从来没人试过的养殖项目,在逊克县农业农村局党委派出的党员攻关小组的努力下,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此逊克县农民又多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

  “兴边富民”始终是逊克县农业农村局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目标。该局党委立足“寒地黑土”生态优势,聚焦安格斯牛、朗德鹅、寒地小龙虾三大特色养殖产业精准发力,采取“党委牵头破难题、党员示范闯新路、党建联盟聚合力”的方式,让特色养殖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器”

  养殖业有着技术、资金等众多门槛。面对群众“想养不敢养”的顾虑,该局党委牵头制定了《逊克县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揽子方案,累计投入补贴资金410余万元,党员业务骨干组成“政策宣讲专班”走进各家各户,在“唠家常”中把帮扶政策讲解得一清二楚,用自己的耐心换来群众的安心。

  养殖过程中也缺不了技术帮扶,成立了一支“党员技术服务队”。从此,田野乡间多了一群“穿白大褂的人”,他们对每个村的养殖业情况都了如指掌,时常为养殖户进行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紧急救助。养殖户们感叹道:“这些专家就是俺们身边‘挪不走’的技术靠山啊。”

  积极构建起“党建联盟”,整合各方资源赋能养殖产业发展:牵头建立了特色畜牧产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串联起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村党组织,形成“种鹅孵化—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的完整链条;推广安格斯牛“寄母还犊”模式,发动党员养殖大户带头示范,统一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全县安格斯牛存栏量迅速增长至2203头,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的“双赢”……

  如今,在逊克县的乡野间,党组织的服务链条与畜牧产业的发展链条紧密契合,“兴边富民”的“硕果”飘香金秋。(记者 韩俏)

责任编辑:姚楠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