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1-11 19:08 来源:黑龙江网
卷首语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视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和黑龙江发展明确战略定位、擘画宏伟蓝图、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一篇篇科技创新实践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汇聚成新质生产力“源头活水”。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龙江科协事业发展蓝图,省科协策划开展“创品牌·树形象”学会创新引领行动。从“学会·人物”“学会·品牌”“学会·成果”三个方向系列报道着手,面向公众集中展现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按照总书记指引方向,发挥独特优势服务创新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崭新风貌,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力量。
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舞台上,中国力量始终是一面闪耀的旗帜。而在这支力量中,有一支专注于震后灾害评估的科学“国家队”——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
学会专家在缅甸现场集中工作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震。省地震工程学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学会理事长孙柏涛研究员担任组长,赴缅甸开展系统性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从生命救援到科学灾评,省地震工程学会将中国抗震科技的“硬核”实力与温暖关怀带到缅甸灾区,持续擦亮“震后应急救援灾评”品牌,彰显中国抗震科研力量的国际担当与民生温度。
驰援缅甸:科学评估助力灾后重建
“灾评工作既要算清‘损失账’,更要画好‘重建图’,每一个数据、每一条建议都直接关系到受灾民众能否安全返家、灾区能否快速恢复。”作为赴缅中国地震灾害评估组组长、省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柏涛研究员带着这样的信念,带领团队在缅甸灾区开启了高强度的工作。这位因在应急救援与防灾减灾领域的突出贡献,获评“最美应急工作者”的专家,受邀观看了今年九三阅兵仪式。“这份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对所有坚守抗震一线科研工作者的肯定。”孙柏涛这样说。
孙柏涛研究员受邀观看九三阅兵
在缅甸的14个日夜,孙柏涛带领由中国地震局、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力量,顶着高温与频发的余震,足迹遍布仰光、勃固、内比都、曼德勒、实皆等重灾区。他们深入调查了从曼德勒皇宫等历史建筑到普通民宅、从公路桥梁到生命线工程的250个点位。面对震区复杂现象,灾评组科学确定了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与范围,为缅方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受损房屋应急处置和修复建议。这份凝结着中国专家智慧与汗水的缅地震经济损失评估与恢复重建建议报告,成为了缅甸灾后重建最权威的科学依据之一,提交给了缅副总理兼外长丹穗,赢得了缅方政府和技术部门的高度赞誉。
守护文明:历史建筑震害机理解码
“历史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生动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宗教思想、社会变迁与文明交融特征,其震害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在缅甸灾区,省地震工程学会秘书长温瑞智研究员带领团队深入仰光、内比都、曼德勒等重灾区,聚焦历史建筑震害机理,为科学灾评注入了深度的人文关怀。
专家在缅甸地震现场开展灾害评估工作(左四为秘书长温瑞智)
此次地震中,缅甸曼德勒文化博物馆的遭遇令人揪心:人物塑像倾覆后左臂出现贯穿性裂缝,狮形雕塑左后足断裂,骑马人物雕塑从展台跌落……瑞当市一座佛塔更是塔顶完全脱落,塔身开裂,附属建筑整体坍塌。温瑞智通过现场勘察与理论分析,精准解码了这些损伤背后的“元凶”——“鞭梢效应”。即地震波在结构顶部形成动力响应放大导致的破坏现象,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加固建议。这些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意见,不仅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技术参考,更纳入整体灾评报告,为缅甸灾后重建中“新旧建筑统筹防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初心如磐 守护无界——“震后应急救援灾评”品牌使命担当
驰援缅甸只是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履行国际国内震后应急职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7.2级地震到国内西藏定日地震,从尼泊尔8.1级强震到土耳其7.8级双震,在每一次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地震学会专家总是第一时间集结,奔赴最危险的震中区域。在缅甸前期救援阶段,学会专家随中国救援队成功营救了包括一名孕妇在内的9名幸存者,并对800余栋建筑进行了安全评估,有效缓解民众恐慌。他们不仅是灾害损失的“评估师”,更是生命安全的“守护者”。
为亚冬会等做冰上安全测试
近两年,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专家团队主动聚焦黑龙江冰雪经济与重大赛事安全需求,持续开展松花江冰面安全监测工作。在2024至2025年冰雪季,对阳明滩大桥至滨北铁路桥绵延20公里的江面开展动态监测,为第九届亚冬会开闭幕式礼花燃放、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开展冰层安全监测,用科技护航冰雪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每一次奔赴灾区,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每一次现场监测,都是“守护无界”承诺的兑现。未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将继续发挥我国地震工程研究“发源地”与“主力军”的优势,以更专业的技术、更坚定的担当,为国内外震后应急与民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让“震后应急救援灾评”品牌成为守护万家平安的坚实屏障。(记者 徐楠)
责任编辑:姚楠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