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清晨,细密的雨丝已悄然笼罩大地。5时5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信息台内气氛紧张有序,应急指导人员董海峰,紧盯“高铁机务应急指导与智能管理系统”网页,密切关注全段每一列动车组实时运行动态。
在“智慧大脑”和“防汛宝典”的双重保障下,司机马海驾驶D8511次列车一路平稳运行。秦国忠 摄
“D8511次列车已驶出哈尔滨站,密切关注前方天气和线路状况。”董海峰一边紧盯着该系统网页,一边通过便携式司机值乘预警装置,向动车组司机马海发送了语音预警提示。
“高铁机务应急指导与智能管理系统”是该段为保障高铁安全运行,投资研发的一个管理系统,在段所在地设置网页终端,该网页堪称动车组运行的“智慧大脑”,能清晰呈现在线动车组的司机姓名、运行速度、里程、车站区间等详细运行状态。动车组司机随身携带导航仪,方便他们和段信息台应急指导人员随时取得联系。
今年入汛前,该段又在“高铁机务应急指导与智能管理系统”中加入了49项应急指挥超链接,这些超链接如同一个个“防汛宝典”,为动车组司机查阅应急资料、在恶劣天气下安全高效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6时40分,雨越下越大,打在车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马海突然听到车载设备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显示出现车载设备故障。他一边紧盯仪表盘操纵动车组,一边查看便携式动车组司机行车导航仪,打开其中处理相关故障对应的超链接,并按照故障处置流程和规章依据,进行一系列精准操作,很快排除了故障隐患。
驾驶中,马海一边用余光留意前方线路状况,一边滑动便携式动车组司机行车导航仪屏幕,查看汛期文件、防洪重点地段提示卡等内容,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前规划行车策略。他右手紧握操纵手柄,逐渐降低动车组运行速度,左手拿起CIR话筒向列车调度员报告:“调度,D8511次列车前方降雨增大,能见度降低,已减速行驶。”在“智慧大脑”和“防汛宝典”的双重保障下,马海驾驶D8511次列车一路平稳运行。7时25分,列车缓缓驶入牡丹江站,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秦国忠 顾百全 记者 石启立)
责任编辑:杨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