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江津聚焦“五大振兴”乡村处处显生机 发布时间:2022-01-20 09:39 来源:重庆日报网

  2021年,江津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产业提质、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创新、农村改革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分层分类推动“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预计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9元,增长9.5%。

  提质增效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核心在产业振兴。近年来,江津区不断做精富硒特色产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44.7万亩、产量64.1万吨,预计蔬菜种植面积57.4万亩、产量106.5万吨,生猪出栏80万头、存栏49万头,全面实现保供目标。建成市级花椒种质资源圃,荣获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江津花椒成功选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示。举办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办公室落户江津,富硒产值达116亿元。

  此外,江津区积极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重庆市5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1个、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17个。深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以全市首批唯一“优秀”等次通过验收。石门镇李家村、吴滩镇现龙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推进善治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1月16日,先锋镇保坪村胡家岗大院“讲理坝”又开讲了,村干部与村民们坐在一起,商议春节前如何扮靓乡村迎游客。“讲理坝”所在位置本是两户人家土地交界处,因边界模糊,常起纠纷。村委出面调解和解后,农户自愿捐出,改建成为宣传政策、议事协商、调解纠纷、主题活动等的固定场所。

  “讲理堂坝”是江津区探索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该区还通过选“乡贤能人”、树“院规院训”、推广“三事分流”工作机制等措施,积极探索破解“村大难治”“户散难管”等工作堵点难点。探索形成先锋“院长制”、白沙“五和善治”、广兴“七小阵地”等一批江津特色乡村治理经验,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此外,江津区还以用好在乡人才、返乡人才、入乡人才等“三乡人才”为支撑,促进人才振兴;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促进文化振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促进生态振兴。

  城乡融合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

  乡村振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江津区将继续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方面,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提升农业价值链。加快建设全国花椒产业集聚地、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成国内知名的富硒产业引领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在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方面,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完善区、镇、村三级乡村振兴规划,持续推进传统院落改造等农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微组团、片区化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建成一批在全市领先、全国有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