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黑土地上起宏图——松原市乡村振兴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20 15:20 来源:松原日报

  2017年,松原市165个贫困村退出104个。

  2018年,松原市完成了7316户、14339人的脱贫任务,贫困村退出45个。

  2019年,松原市完成了6980户、13522人的脱贫任务,贫困村退出16个。

  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5844户、72030人全部脱贫,1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长岭县省级贫困县顺利“摘帽”,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0773元以上,贫困群众全部住进“安全房”,贫困患者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覆盖率和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100%,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人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奋斗目标,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130元,较2020年增长12.6%。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乡村振兴的缩影鲜明地标注在五年的时间轴上,清晰地记录着松原市攻坚拔寨的5年、发展最快的5年。2020年底,松原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松原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工夫、见实效,努力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跑好脱贫攻坚“接力赛”筑牢防返贫“堤坝”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松原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着力做好各项政策的细化分解和统筹实施,形成了松原独有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建设“1+2+2+11”工作思路,即建立1套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完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2个监测帮扶运行机制,实施人居环境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提升行动,细化村屯规划、农村公路、供水保障等11个方面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制度支撑。

  抓重点、谋实效,全面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措施落实落地。继续实行市级班子包片、市级领导包段、县级领导包点、部门包村和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结合当前实际,对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进行适当调整,34名市领导全部落实“一乡一村”包保任务,为全市所有279个脱贫村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点村选派279名第一书记和339名驻村干部,确保工作不断、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成立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指导各地和行业部门全力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顺畅运行,确保脱贫质量不断提升。针对有返贫风险的监测户,逐户逐人明确包保责任,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通过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市共有12户、24人消除风险。同时,全市投入470.6万元为所有脱贫人口购买防贫保险,防止因灾产生大面积返贫。2021年,全市投入2863.912万元购买农业保险,其中市本级投入1908万元,各县(市、区)投入955.912万元,覆盖10965户。多管齐下保障脱贫户监测户持续增收,制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努力增强脱贫村、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落实到位,松原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堤坝”。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激活“振兴”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住得舒坦、吃得健康、环境还好,现在我们村的日子,城里人都眼馋。”说起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村民满脸自豪。

  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棚菜产业和乡村旅游,杨家村走出了一条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全体村民为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蜕变成令人羡慕的“小康村”。杨家村的改变,是松原市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写照。

  走进杨家村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放眼望去,是一道道如画的风景,这里有野趣垂钓鱼塘、农耕体验认领区、果蔬采摘园。一个个忙碌穿梭的身影、一张张幸福甜蜜的笑脸,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艳雨说,他们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为抓手,打造集食、购、游、娱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展示基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输血不如造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松原市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牢牢抓住这一主线谋划发展路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体系,通过打造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特色种植等手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放眼松原大地,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村路平整畅通……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松原市广袤农村大地默默耕耘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打好千村示范“主动仗”乡村要颜值更要品质

  乡村振兴不仅是要改善乡村环境,更要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村民有了精气神,乡村未来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走进乾安县所字镇忠字村,道路平整、青瓦白墙、环境优美,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现在的忠字村和以前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环境美化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新建的忠博广场在方便本村村民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村屯的村民前来参加文艺演出,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忠字村村民吕金影说。

  自“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松原大地美丽乡村的新风貌,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现在,喝水全达标,住房不怕暴雨浇,雨天走路不脏鞋,农民办事不用跑。村里人吃穿不用愁,房前屋后环境越来越美。这是党的政策好,这是咱们人勤劳。”乾安县所字镇令字村的一位文化志愿者说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声。

  抓好“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硬任务。松原市坚持棋下先手,仗打主动,突出责任落实,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进“两带一线”建设,规划集聚提升类村庄57个、稳定改善类村庄5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9个,重点打造沿边沿线47个创建村,辐射带动其余74个创建村,为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探索经验模式、打造示范样板。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注重示范村“面子”“里子”双提升,建立县、乡、村三级“清洁指挥长”制度,“五项”清洁、“十堆”“八乱”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持续推动示范村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由“一时干净”向“长期干净”转变。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74亿元,实施示范村创建项目118个,建设村屯道路巷路143.2公里、照明设施5346处,修建排水沟183.2公里,改造危房57户。科学发展特色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特色,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富民产业,助推产业项目由“家庭作坊”向“股份合作”融合转变,全年全市投入衔接资金2.1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8个,辐射带动脱贫人口25589户、52920人。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风劲弓角鸣,沙场秋点兵。如今,新征程的号角已全面吹响,松原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正迸发着勃勃生机,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