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出版

描绘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新愿景 发布时间:2023-12-04 14:5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随着“出版”进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和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推进,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近年迎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11月25日,北京印刷学院和中国出版协会作为首批全国出版学院(研究院)的共建单位,在京举办中国特色出版学科新构想与新探索论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出版学一流学科建设”主题,10位嘉宾展开深入研讨,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新构想、描绘新愿景。

  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如何在出版学科建设中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会嘉宾发表了各自观点。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是出版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我们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的根本遵循。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也认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上谋划好包括出版学科建设在内的新时代出版工作。

  “今年6月2日,我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总书记所强调的‘两个结合’有了更深的体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富矿宝藏,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是出版与学术研究互动的丰厚资源。作为出版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出一批重大的传统文化主题出版项目,还可以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考古发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重大古籍系统性整理工程、中外文明比较等深挖选题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认为,中国出版应围绕“七个着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将“七个着力”贯彻落实在出版工作中,就要着力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发挥出版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作用,着力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出版力量,着力增强出版创新能力,着力对中华优秀出版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传播,着力推动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繁荣发展,着力提升出版走出去的效能。

  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

  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应如何构建?邬书林认为,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出版学学科体系。

  回望历史,中国古代在出版理念、出版规模、积累的出版经验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邬书林举例说:“朱熹一生三次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注释仅仅2000字左右的《大学》一书,我国古代在编校方面有‘校对如校雠’的说法,黄宗羲有‘无一字无出处’的著述和编校理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出版文化是我们创新发展出版学科的深厚基础。”

  放眼世界,国际著名出版公司的典型做法为我国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邬书林举例说,培生教育集团积极引入具有电信、媒体和科技等背景的员工来聚集数字出版人才,通过成立领导力学院和“探索日”,帮助员工学习并掌握数字出版技能;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通过采用在线领导力研讨会、按需领导力大师课程等方式,提升相关人员技能。

  作为全国首批共建出版学院(研究院)之一,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提供了“北印”范式。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曹文军和院长田忠利在论坛上介绍了相关经验。北印制定完善出版学科建设规划,召开出版学科建设专家论证会,并多次举办出版学科建设专题会,坚持做好学科顶层设计。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北印凝练出版理论与历史、出版编辑、数字出版、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应用、出版美学、版权保护7个学科研究方向。北印还坚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入选首批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主办首届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举办出版学科成果展,参与中国特色出版学科系列教材编撰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学科研究要随实践的深入而发展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科研,才会使出版学科整体力量得到不断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要开展哪些研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其研究要随实践的深入而发展。未来出版学的研究应特别关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构建、出版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出版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出版高质量发展、建设出版强国、出版产业发展、出版物销售渠道与市场建设、出版管理、国际出版市场与中国出版国际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阅读、中国特色出版法治体系建设12个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宏观方面如编辑与编辑学、发行与发行学、出版史学,微观方面如出版企业经营管理、选题策划与出版物质量等。

  “我们要关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数字新基建。”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负责人、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提出这个观点。她认为,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要关注数字出版、智能出版、融合出版等新业态与新模式。

  “当前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很强大,但是知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二者之间不匹配。”张久珍呼吁出版人行动起来,尽快推动关于知识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为连接人与知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推动学科建设与行业实践深度融通

  出版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出版实践是学科知识建构的沃土。北印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与行业实践深度融通,为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更多支点。一个月前,北印同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中心。在这次论坛上,北印又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欢迎大学生到人教社实习、实践,人教社愿和高校一起推进编辑出版学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系统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在论坛上向出版学子发出邀请。

  人教社是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研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在教材编研过程中形成很多行之有效的编校方法。黄强举例说:“叶圣陶先生当年在人教社编辑教材的时候,对于改定的校样,几个人一起边读边校,或者请一个中小学的老师来读,叶老和编辑们在那儿听,听的过程中发现哪个地方不顺或者哪个地方有问题,便停下来研究改正。近年我们在编校统编教材的过程中,也沿用了这一方法,人教社称其为‘句读’。”黄强表示,这些编校方法是我国出版工作者在实践中创新出的做法,这样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反映在相关教材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事长李永强也认为,产学研联合培养是加强出版学人才培养、推进出版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他表示,高校可以和出版社建立专家讲座交流机制、兼职教授聘用机制、企业参与课程改革机制、高校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等,激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活力。

  “再过几天,我们还要和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我们希望通过推动校企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展密切稳固长久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李永强透露。

责任编辑:张佳怡

审核: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