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龙江

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7-31 08:58 来源:龙头新闻

  2024年,黑龙江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不断延伸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基层科普服务均衡普惠,科普融入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是7月30日记者在哈尔滨召开的2025年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的。

  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广泛开展

  我省突出科普的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成立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盟,7家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动开展“点亮精神火炬”黑龙江省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打卡活动,打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研学路线,参观人数达43.2万人次。大力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举办“科普大师课”“院士进校园”“院士报告会”等活动400余场。

公众在黑龙江省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参观

  深入实施科技志愿行动。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发动381支科技志愿服务队、6000余名科技志愿者,开展全省农技协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务联合行动801场,受益群众近20万人。聚焦服务基层企业,实施“百会进百企”科技赋能行动,发动省级学会成立12个产业科技志愿服务团,直接服务企业512次,解决技术问题145个。2024年,我省有4个项目获评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广泛开展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暨龙江金秋科普月期间,全省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1600余项,受益公众达1100万人次,打造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科普盛宴。

  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联合联动协同发力,以助力双减和培养后备人才为重点,大力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等传统赛事参加人数4600余人,中学生奥林匹克五项学科竞赛获得2枚金牌。

  以培育农技人才和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深入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深入实施助力农业现代化科普资源开发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共创美丽乡村科普宣传教育行动、乡村振兴科普惠农服务联合行动等4大专项行动,开展科普讲座、卫生健康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活动2200余次,惠及农民66万人次。

  以提升技能和创新素质为抓手,持续促进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广泛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服务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以开展智慧助老和健康科普服务为导向,扎实推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发动全省13个市(地)、30多个县(市、区)开展智慧助老培训、科普讲堂等各类科普活动2100余次,受众达30万人次。

  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树立科学执政理念为核心,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推出“龙江科普前沿讲堂”围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科普宣讲,线上观众量超40万人次。

  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加大科普供给侧改革,科技资源科普化手段不断丰富。建立了由杨德森、谭久彬等院士领衔的271名全省科普专家人才库,全年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报告200余场。发动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场所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观众超15万人次。

  全域科普传播工作体系持续优化。“科普传播进网格”实现全省13个市(地)125个县(市、区)全覆盖,依托“龙江大科普”科普传播平台,组织全省6.7万名科普网格员向公众推送和分享科普信息,公众阅读量达3600万次,为基层科普传播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综合科技馆达到26个,全年开展教育活动1522场次,同比增长121%,观众参观量达205万人次,同比增长85%,全年下拨全省免费开放科技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391万元。全省流动科技馆巡展到达14个县(市、区),服务公众67.2万余人次。数字科技馆阅读量780万次。

黑龙江省科技馆成为暑期热门打卡地

  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实施科普服务“兴边富民”工程,组织全省1300余名“三长”,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作用,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近千场。发动我省18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科普活动200余场。实施科技小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国家级科技小院35家,技术辐射面积21万余亩,累计培训农民14万余人次,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泽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推荐新闻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