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甘南”品牌何以引八方客商来兴业?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18  来源:龙头新闻

  盛夏的早上,阳光洒进甘南县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29岁的青年创业者王海东一脸轻松地从窗口取走营业执照,看了看手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才十分钟,我都准备用一天时间,结果一会儿就全办完了!”

  窗口工作人员递过一张服务卡:“后续有任何问题随时打电话。”

  这样的场景,在甘南县已成为日常。近年来,甘南县坚持“干字当头、项目为王、能力破局、作风开路、服务为要”工作理念,聚焦企业的“痛点”,疏通办事的“堵点”,破解发展的“难点”,全力打造“幸会甘南”投资品牌。

政务服务大厅里自助终端设备可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一件事”变“一件简单事”:从繁琐到高效的政务蝶变

  中午时分,在甘南县工业园区附近的一家小饭馆,本地老板王德福正和几位企业主热络地聊着,桌上的几盘家常菜冒着热气。王德福搓了搓手,眼里满是兴奋:“我这人没啥文化,表格啥的填不明白,全都是窗口一个小伙子帮我填的。搁以前,我自己得整小半年。”对面的中年人张老板插话:“他们这‘一件事一次办’真挺好,太省事了!”

  这种变化,源于甘南县深化“全链条优化提升”的改革举措。甘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中心首席代表朱丽洁告诉记者,县里推行零跑腿、零懈怠、零延迟、零失误、减材料、减时限、减流的“四零三减”机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企业开办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营业执照平均在6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审批,企业开办全流程包括公章刻制、税务登记、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银行开户等30分钟即可办结。”

  对于办理企业开办业务遇到特殊困难的申请人,甘南县市场监管部门更是积极主动帮忙解决。朱丽洁举例说,中船海装(甘南县)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办理企业开办业务时,企业字号“中船”属于禁止使用,“我局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将企业实际情况申请上报省里,最终同意企业使用该字号,成功帮助该企业办理了开办业务。”

  “以前群众的事是别人的事,现在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甘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文慧说,县里在齐齐哈尔市率先上线国务院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流程,并拓展推出69个高频、面广的“一件事场景”,平均办理时间从33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

“市域通办”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杨文慧举例说,在“退休一件事”窗口,包括退休、医保和公积金三件事,一个窗口就搞定。

  在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大厅,记者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前,某工厂55岁的徐师傅正在咨询特殊工种退休问题。

  “这个窗口很特别,专门处理那些按常规一时难以办成的事。”窗口工作人员小刘说,比如有些事缺少必要材料,他们会先受理,然后派人上门核实或帮助申请人联系相关部门补办材料。“今年以来,我们受理此类事项20个,只有两件事是群众自身原因无法‘成事’的。”

  不仅仅是县城,甘南县的便民服务还延伸到了乡村。2024年7月22日,甘南县税务局为查哈阳乡农民吴会花开出第一张远程缴纳契税完税凭证,纳税人在120公里之外的乡村实现了远程缴税。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正是甘南县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便民综合服务站、政务外网、自助终端村(社区)全覆盖,社保、医保、不动产等68项业务实现“不出村、就近办”。

  甘南县税务局副局长孔垂扬告诉记者,远程房产过户缴税业务,把以前需要纳税人“走马路”的办税流程,通过部门间内部数据传递实现“走网路”,将缴税流程压缩至10分钟内,大大提升了纳税人的满意度获得感。从2024年7月份至今,甘南县税务局已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房产过户缴税业务1783笔。

  “亲”“清”相济:从“被动等”到“主动送”的服务转型

  盛夏的午后,位于甘南县的黑龙江硕农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现场,企业负责人司洪涛一边指挥,一边忙着打电话联系用工事宜。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县领导打来电话询问设备调试情况,并告知晚上将带队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用工问题。

甘南县营商局副局长张振环介绍自助终端使用情况

  “就冲这服务,我们也得在甘南扎根!”司洪涛感慨道。2019年落户甘南县的硕农食品,如今已发展成全国鲜食玉米加工行业知名企业。“一开始我们只有一条生产线,2024年又新上2条生产线,生产加工鲜食玉米800万穗,年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

  甘南县营商局副局长张振环告诉记者,针对重点企业,县里成立了项目包保专班,以周为时间点调度跟进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遇到困难,随时随地解决!”

  这样的“亲清”互动,在甘南县已成常态。县里创新实施“领导+服务官”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别小看这个‘+’号,它连接的是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正伟说,“我们要求干部人人甘当‘店小二’,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变‘被动等’为‘主动送’。”

  甘南县通过这种靠前服务的“实招硬招”,仅2024年就兑现奖补资金278.69万元,为11家企业协调贷款2.06亿元,为2120户企业减税降费2.5亿元。

  “我们不但主动服务,还打造了三张名片。”刘正伟边说边掰着手指,“‘优质教育引留人才的磁吸名片’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职业教育三通的闪亮名片’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服务企业的贴心名片’则直接为企业输送水、电、焊等专业工人。”

  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甘南。目前,全县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个、投资49.096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

  柔性执法:从“一罚了之”到“扶上马送一程”

  七月末一个闷热的傍晚,甘南县某农产品加工厂负责人张某某坐在办公室里直冒汗,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惊魂一幕”仍心有余悸:“当时我们公司因为不熟悉规定,在产品包装上标识不规范,按规定可能面临十几万元的罚款,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甘南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角

  让他没想到的是,执法人员并没有直接开罚单,而是给了他一个月的整改期。

  “按照规定,该企业的这种行为整改和罚款是并行的,我们没有那样做,而是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其积极整改。”甘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甘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和食品类案件200多件,案件虽然增加了,但罚款并未增加。“对于非主观故意,并主动纠错,积极召回的企业,我们一律采取免于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方式,督促企业整改,给企业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这种执法理念的转变,是甘南县优化法治环境的生动体现。甘南县还搭建跨部门联动机制,设立“涉企法律服务工作站”,仅2024年一年就减罚1600多万元,化解涉企业矛盾46件,涉企诉讼案件同比下降22.6%。

  “守法诚信经营是企业的责任,帮助企业依法经营是我们的责任。”张振环表示,甘南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两书同达”工作机制,即《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时送达,既处罚违法行为,又指导企业如何避免再犯和及时进行信用修复。目前,甘南县已发放“两书”500余份,完成信用修复76条。

  值得一提的是,县级领导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全面摸排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已经是甘南县干部的工作常态。

  甘南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长杨群告诉记者,甘南县制定并持续实施《县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工作方案》,明确包联干部工作职责与要求,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定期“回头看”、追踪问效等方式,确保企业反馈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今年5月开始,甘南县继续给包联干部压担子,将26名县领导包联企业数量从35户扩大至52户,实现规上企业、重点规下企业、重点限上企业包联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有124名干部下沉包联企业457家,征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39个,现已全部解决。

  “企业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资金!这是包联干部遇到的普遍问题。”杨群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干部包联企业,甘南县累计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及续贷服务6.4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仅今年上半年,就为8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233万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们将持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服务企业和群众,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方法!”甘南县委书记刘凤德表示。

  在这片黑土地上,一个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法治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幸会甘南”——在甘南县不仅是一句问候,一句口号,更是一张引凤筑巢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