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记得你 | 赵一曼养伤室旧址:承载红色印记的精神坐标

发布时间: 2025-08-29 16:25  来源:黑龙江网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上的一棵百年榆树格外引人注目,它见证了树旁这栋二层绿色俄式建筑的前世今生,将往昔烽火连天的红色岁月与今朝的时代新篇相连接。

  这座俄式建筑的墙体上悬挂着“赵一曼烈士养伤室旧址”标识牌,走进室内,接连映入眼帘的是赵一曼生平大事年表以及赵一曼矢志为人不为家、英烈精神放光芒、奔赴前线、血沃珠河等事迹板块,瞬间把人们带回到90年前那个不寻常的冬天。

  赵一曼原名为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市伯阳嘴村人,学生时代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左撇子沟战斗中左腿中弹负伤被俘,被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拘留所里。12月,因刑讯造成伤势过重,她被日军送至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日军派三名伪满警察在病房外24小时轮流监视。

  1936年4月上旬,赵一曼伤势略有好转,为了便于审讯,敌人把她从人多的大病房转移到单人病房。她抓住与看守警察、护士单独相处的机会,主动与值夜班看守董宪勋交谈,给他讲自己的抗日经历,董宪勋深受触动,愿随赵一曼前往游击区抗日。

  5月初,赵一曼伤势好转,敌人派来了一名17岁的见习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同样以身世经历和字条揭露日军罪行,启发韩勇义唯有反满抗日、驱逐侵略者才能过上好日子。韩勇义与赵一曼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承诺全力助其逃离并加入抗日斗争。

  为了尽快逃离,面对严重的腿伤,赵一曼拒绝医生提出的截肢建议,并与韩勇义、董宪勋在病房里多次密议,为早日逃脱虎口做准备。1936年6月28日,在董宪勋和韩勇义的护送下,赵一曼在风雨中连夜赶路,次日清晨抵达金家窝棚(现哈同公路旁金家屯)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家中。在董元策的帮助下,他们当夜又坐上董元策同村好友魏玉恒的马车,奔往抗日游击区。敌人连夜追赶,6月30日清晨,赵一曼再次落入敌人的魔掌。

  在敌人的酷刑下,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董宪勋受刑过重死于狱中,韩勇义遭受酷刑折磨后,于1937年7月才得以释放出狱。1936年8月2日,赵一曼于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英勇就义,时年31岁。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党和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者、抗日民族女英雄,把哈尔滨市南岗区她生前活动过的一条主要街道改名为一曼街。

  如今,这栋建筑已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感染科门诊,亦是缅怀赵一曼烈士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它如同一座矗立的精神坐标,指引人们铭记历史、牢记初心,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记者韩俏)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