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多项龙江元素精彩亮相国家成果展区

发布时间: 2025-09-19 15:27  来源:黑龙江网

  “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国产大飞机C919机翼壁板唯一供应商……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国家成果展示区,这些龙江元素精彩亮相,熠熠闪光,彰显龙江力量!

  为“蛟龙号”装上“眼睛”潜渊探海

  “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说到“蛟龙号”,就不得不提哈尔滨工程大学。

  20多年前,中国的水下装备安装的水声定位系统基本依赖进口,中国的深海水下定位技术基本处于空白。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哈尔滨工程大学孙大军教授带领青年教师们从基础理论研究做起,一步步稳扎稳打,实现了从原始理论到技术研发再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现如今,团队研发的多型深海高精度水声定位系统已经装配于多数中国科考船上,为深潜探渊数千米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坐底万米的“奋斗者”号、“悟空号”装上目光如炬的“眼睛”,为众多国之重器研发的水声定位系统可以精准定位范围在1米以内的目标。

  “奋斗者”号关键部件出自哈工大

  2020年11月28日,“奋斗者”号万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深海后胜利返航。这一国之重器的关键部件深海电机,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特种电机研究中心研制的。

  2007年开始,哈工大特种电机研究中心邹继斌教授、徐永向教授团队首次承担我国深海电机“863”项目,并一直参与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工作。针对“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需求,团队面对巨大的技术挑战,进行7000米深海电机技术攻关,实现了我国深海永磁电机技术的突破。2017年团队为“深海勇士”号研制了全部动力电机系统,2020年实现万米全海深电机技术突破,为“奋斗者”号研制了推进器、海水泵等电机。

  历经10余年的攻坚克难,研究团队全面攻克了深海电机系统耐高压强、密封与防腐、高功率密度、低振动、高可靠设计与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的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在功率密度、效率和噪音等方面的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实现了深海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

  龙江人助力大飞机展“翅”高飞

  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实现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梦想,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国之重器杉属世界的背后,龙江制造功不可没。

  C919大飞机项目启动初期,东轻就参与了型号急需的关键铝材研制,主要承担上下机翼壁板、薄板及配套型材等研制任务。C919长16米半,宽两米半的机翼壁板需要有极强的耐力性,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地方可以承受120斤的重量,在铝合金材料中是强度最高的一种。如此大规格铸锭成型,是世界所有铝加工企业的难题。东轻采用关键技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成功突破难题,为最终实现C919机翼壁板国产化奠定了基础。东轻的民机铝材研制成果,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对我国关键材料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助力C919大型客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彭喜元、乔立岩教授和魏德宝副教授于2017年至2022年组建科研团队,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试飞风险科目所必需的重心调配系统和模拟电负载系统的研制和试飞保障工作。

  在飞机试飞过程中,重心调配系统用于精准调节飞机重心,以验证不同重心状态下飞机的操稳性能。团队设计的高精度闭环控制算法对多组动力泵及阀门精确控制,调配分布在飞机前、后客舱多组水箱内的液体,实现飞机重心的快速调节与精确保持。而模拟电负载系统则实时消耗飞机发电机剩余功率,以验证飞机发电机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团队提出模拟电负载系统与重心调配系统协同工作的方案,利用水循环对电负载系统进行散热,实现模拟负载随飞机工况实时精准加减载。

  (记者 王可欣 白林鹤 石启立)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