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15日,金剑啸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敌人的刑场上,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怀着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酷爱的艺术事业的无限眷恋英勇就义,时26岁。
弃医从文 投身革命
金剑啸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之一,是20世纪30年代战斗在东北文坛上的杰出的革命诗人、作家和画家。
1910年,金剑啸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1926年,金剑啸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在学医的过程中逐渐接受革命思想,他痛感医生只能治疗人们生理上的疾病,却无法改变社会的现状,更不能医治亡国灭种所带来的剧痛。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开始走向与鲁迅、郭沫若同样的道路。
以笔为剑 抗日报国
剑啸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久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8月,金剑啸被党组织派回到哈尔滨,积极从事哈尔滨文化界反日工作,同时还为中共哈尔滨市委编印的抗日小报和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画插图,组织群众奋起抗日。他还团结萧军、萧红等人,组织左翼东北作家群,使哈尔滨的革命文艺工作蓬勃发展起来。
1934年12月,金剑啸进入《大北新报画刊》社任编辑长,后于1935年任齐齐哈尔市《黑龙江民报》社文艺副刊编辑,他组织许多进步教师、学生写稿,自己用“巴来”的笔名发表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1936年2月,金剑啸返回哈尔滨,筹资租下《大北新报画刊》主编权,利用刊物内容不受警特机关审查的有利条件,以诗、文、照片和漫画等各种作品向敌人“开火”。
1936年6月9日,金剑啸在《大北新报画刊》刊载了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病重的消息。6月10日画刊出版后,受到爱国读者的重视,但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日本社长山本看到画刊后,起初不知道高尔基是何人,但很快就弄清了高尔基是苏联著名作家,大发雷霆,怀疑画刊编辑部里有共产党,立即报告了日本驻哈总领事馆。
6月13日下午,日本驻哈总领事馆的便衣特务到编辑部逮捕了金剑啸及其同事,一周后被押解到齐齐哈尔监狱地牢。
暴风雨中的海燕
在狱中,日本宪兵用尽全力,不分昼夜对他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他们承认是反满抗日分子,是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因为金剑啸在刑讯中坚不供认,日本宪兵对他采用了老虎凳、手指上插竹签、灌辣椒水、上大挂、压杠子、烙铁烙,把他吊起来头朝下用皮鞭抽打等极其残酷的毒刑。他经常高声朗诵喜爱的《海燕之歌》,以此激励自己和难友们的斗志。金剑啸遍体是鞭抽火烧的伤痕,他以惊人的毅力一声不吭,始终守口如瓶,保持了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丝毫没有泄露党的机密,保护了党的组织和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高尚气节。
1936年8月15日,金剑啸被押送刑场。他视死如归,当伪警端着一盘馒头和几碗酒作为“送行饭”送给金剑啸时,他把馒头打落在地,踢翻酒碗,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
金剑啸同志虽然年仅26岁就壮烈牺牲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处处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辉。他是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拓荒者、推进者,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他那正义的声音至今依然震撼着龙江大地。(记者 王可欣 实习记者 杨阳斯羽)
参考文献:
张 超 徐亚娟.以笔为剑 啸破敌胆——记金剑啸烈士. 黑龙江史志, 11期, 2020年
刘 晔. 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金剑啸. 黑龙江史志, 总第243,2011年
关继民 周艳彬.忆金剑啸.黑龙江档案,2001年
责任编辑:姚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